张平回来的时候,其他人正在吃饭,张平有些不好意思,家里有客人他还晚归,有点不懂礼数了。
想到刘娟,脸色又沉了下来。一直都在注意他的大人们自然是看到了,只是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还是孩子的小四小五,他们的关注点在桌子上的饭菜上。
蒜苗炒腊肉,酸辣土豆丝,豆角炒肉,木耳鸡蛋,烧茄子……还有嫂子做的烙饼,俩人吃的不亦乐乎,根本顾不上大人的小心思。
张家是没有腊肉这些的,都是李氏来的时候带过来的。
李氏来的时候带的东西不少,除了一背篓的腊肉,还有木耳,香菇这些干货也带了两背篓,甚至还带了两袋子面粉和棒子面,小四小五比不上家里那几个大的,饭量还是很可观的。张家不比胡家,所以就算张莲劝阻,她还是带了许多东西。菜园子里能吃的菜也都带过来了,这次要住几天,不摘走的话,过几天回去,都不能吃了。
看饭桌上难得丰盛起来的饭菜,和李氏母子习以为常的样子,想来胡家平日里也是这样吃的。总算是放心了一些,胡家日子宽裕,妹妹也能轻松一些。
第二天,张平按照李氏说的,去镇上买了礼品。一包茶叶,两斤糖,一块肉,一包点心。还买了一对样式简单的银丁香,花不了几个钱,却很能讨姑娘的欢心。
“这就对了,人家姑娘等了你那么久,不表示一下怎么行。”
李氏拿了个小小的荷包把银丁香装好,又还给张平。
“这是你妹子没事的时候做着玩儿,我看着喜欢跟她要来的,给你装这个用正好。”
“谢谢婶子。”
张平从来没想过要送什么东西给刘娟,昨天送了鱼,能感觉得到她很是欢喜。他从没见过她那样开心,笑容明亮耀眼。
“娟儿丫头等了你这么几年,你可得好好对人家。”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张老爹说,心里有好多话,却不知道怎么表达,吭哧半天,也就说了这么一句。
“我知道的。”
张家不比胡家,总共只有三间房。现在多了人,睡觉就要好好安排一下。商量了一下决定,张莲和李氏在出嫁前的屋子住,小四小五住张平的屋子,张平去和张老爹住。
七月初六,张家三口早早吃过早饭,准备去刘家提亲,张莲原本是不打算去的,但架不住张老爹坚持,也只能跟着去了。
说到底还是张老爹心里没底,还是习惯听张莲的安排,怕自己顶不住。有了张莲坐镇,张老爹心里有了底气,带着儿女直奔刘家而去。
刘家在小河村东边,靠近河边的方向,也是土房子,只是要比张家要大要新一些。看样子是比张家家境要好一些的。
三人到了刘家说明来意,这次倒是没有被指着鼻子骂一通,只是刘家的态度还是和先前一样,不冷不热的请张家人进了屋。
刘娟爹坐在桌子边,刘娟娘则坐在了炕边上。方氏看张家人不满,但也不像先前那般剑拔弩张了,总之,屋里得气氛还算和谐。
刘家人现在看张家人真是喜忧参半。
五年前,张平被书院除名,从此张家名声一落千丈。刘娟娘方氏觉得张平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又心气高得要命,这要是嫁过去,闺女嫁过去要受罪,有意要退婚。
没想到,刘娟心里有张平不同意退婚;刘娟爹刘柱也不同意。可不退婚得理由仅仅是因为刘柱不想别人说他嫌贫爱富,嫌弃张家落魄了就退婚。为此方氏还大闹了一场,可还是没让刘柱改变主意。
方氏说不动当家的,当时没有说什么,等到了三年前,刘娟到了年纪,两家人商量婚事的时候,要五两银子的彩礼,等张家凑够了钱,又涨到五两,之后又是从五两又到八两,从八两到十两。
三年里,张家一次次的去刘家,又一次次灰溜溜的回来。
亲戚朋友没人肯借钱给张家,只能想办法攒钱,可这又需要时间,这一来二去的,三年过去了,张平都二十一了,刘娟也十九了,这门亲事还是没能成。
饶是张家再傻也知道了方氏是想着法要退婚,张平原本是放弃婚约的,是张老爹说张平已经“名声在外”,要是取消了婚约,那张平只能打光棍了,说到最后,这个婚约也只能继续。
方氏这么闹,张家确实也吃了不少瘪,可同样也耽误了自家闺女。
姑娘嫁人最好的年纪已经过去,刘娟成了十里八乡有婚约却又不成亲的老姑娘。现在,不止是刘娟的名声不好,家里两个嫂子也有了意见,最近刘家也不太平,方氏的态度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坚决了。
“我们今天来是想给娟儿提亲的,您看这个彩礼……”
张老爹搬出了这三年来已经滚瓜烂熟的话术,照例询问。结果方氏还没说话,就被刘娟的大嫂给打断了。
“十五两银子。”
那妇人笑呵呵的,眼珠子咕噜咕噜的转,一看就是在算计什么。
方氏气的直冒火,心想等张家人走了,看怎么收拾她。
张莲从怀里掏了三个银锭子出来,放到桌子上才开口。
“巧了,这儿正好是十五两,叔叔婶婶您看这成亲的日子选到什么时候合适?”
方氏还在想,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