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做蜜枣(1 / 2)

手头的钱不能动用太多,要留着日用,也要预备着翁氏的后事。

到家后,翁晓晓先进屋看了看翁氏,把她扶出来走了走,中午时分的阳光很是温暖,病人更该多晒晒,吸收点阳气。

把翁氏安顿好,就进了厨房。准备做白菜疙瘩汤,面球弄得很小颗,白菜也切碎了,便于翁氏消化,还给她卧了一个荷包蛋。

看到翁晓晓的碗里没有蛋,翁氏死活不肯吃独食,实在没法了,翁晓晓才夹下来一小块。

“娘,我以后就是个小子了,男装出门方便些,您可别说漏了嘴。”

翁氏点点头,自己这个身子短时间是做不了什么的,连采买都出不去,一个闺女出门在外的确不方便,暂时也只能先这样了。

收拾好碗筷,扶着翁氏又在院子里走了几圈,翁晓晓就回屋去写书了,字都不会写,那效率可以说是没有,写几个字就去查下千字文,只能靠着时间来凑。

写累了,肚子也不争气地饿了。想起还有枣子,抓起一把,出去用水洗了洗,一咬嘎巴脆,还挺甜。

等等,可以把这枣子制成蜜枣啊。

这突来的灵感让翁晓晓很是兴奋,几十斤的枣子正好能派上用途。

制作方法等天黑了再琢磨,白日大好时光还是用来码字吧。一个多时辰,才写了百十个字,这要写到猴年马月啊?

想得简单,可做起来,真不是一点半点的难。

最后翁晓晓决定就用简化汉字来写头一本书,第一本书不能拖得时间太久,她等不起。陆先生那边也不能失了信用。

于是翁晓晓把精力都放在了遣词造句和故事情节上,至于字形,暂时没办法顾及了。

这样子操作快了很多,本就是熟悉的故事,只用了五天时间,翁晓晓就完成了将近两万字的底稿。

手都要废了,这可不是后世敲击键盘,软笔字日更四千,除了睡觉吃饭就没闲着的时候。

......

陆耀文一言难尽地看着桌上厚厚的手稿,都后悔答应这件事情了。

看着书生为难的表情,翁晓晓不得不赶紧解释一下,“先生,这总共不到两万字,因为我还不会写小字,看起来书稿就特别多,其实一篇没几个字呢......”

“过来,我看着字,你读一遍,要不实在对不上。”字丑还不算,就没几个写对的。

翁晓晓也知道难为人家古人了,殷勤地走过来,逐字读了一遍。开头,陆耀文还睁着眼跟着看,后来干脆闭上眼听,实在是那字太辣眼睛了,看得头痛。

文章是白话文,通俗易懂却不低俗,给人消遣之用很合适,陆耀文虽然没时间去看话本子,但若有机会是喜欢听听戏的,仅有的爱好了。

“你写的思路我懂了,情节也没问题,我会润色一下,再整理出来的。若有可能,我还想改成戏曲,应该也不错。”

还可以这么操作?也是,一通百通,只要笔杆子过硬,各种脚本都不在话下。

“那小的就等着拜读先生大作了。”翁晓晓拱手,虽然读书这么多年,但是学得杂啊,文学功底远不如人家深厚。

说完正事儿,翁晓晓就出来了,陆书生时间宝贵,多说惹人嫌。

......

书稿写完,就可以把蜜枣的事情提上日程了。这几天零零总总买这买那花去了将近三两银子,没有进项心里发慌。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就在回想亲妈做这个蜜枣的过程,她嘴馋,喜欢吃零食,买的又含了太多添加剂,好多能在家里制作的,妈妈都会上手自己做。

也不知道那个世界的自己会是什么状态?只盼望父母安好。

厨房有铁锅,需要准备糖,跟油纸。而这两样不难找,只要有钱,出去就能在杂货铺子里买到。

跟陈婶儿借用了厨房的笸箩,打水刷洗干净,枣子也清洗出来,放在笸箩里晾干。

又从宋婆婆那里借来了秤,没经验还是准确配比靠谱些。

熬糖的火候至关重要,可惜以前只是跟在一旁看了个热闹,并没有操作过,现在要自己上手就有些傻眼了。

枣子晾干后,拿刀在表面竖着划一些痕迹,不能过深,只为了入味。枣跟糖的比例大约是二比一,甜的齁死个人,所以叫“蜜枣”。

半斤糖,两斤水,大火煮开。一斤枣子加进去,大火煮上两刻钟,等糖浆开始变粘稠时改为小火,再煮上半个多时辰,等到汁液非常粘稠,剩下少许的时候,就可以熄火了。

放置两刻钟,等糖浆降温,枣子不是很软的时候夹出来,放到油纸上,并趁着温热捏一捏,给枣子塑形。

忙完这些,翁晓晓才用碗装了几个拿给翁氏,“娘,尝尝看。”

翁氏看着琥珀色晶莹透亮的枣子,很是意外,闺女忙了半天竟在做这个?在翁晓晓的注目下,不得不咬了一小口,甜味立刻弥漫了口腔,嚼了两下,却是软糯的,“真甜,嗯,好吃。”

翁晓晓自己也吃了一个,只能说是还行,肯定赶不上妈妈做得味道。

“娘,我既然做了小子的装扮,总不好再绣花吧。我想出去卖这个蜜枣,可好?”

翁氏没想到闺女在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