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独立纵队动用了大半兵种的攻击,雁门关里的鬼子们很快就被彻底击溃。
缺乏防空武器的他们被天空中的旋翼机压制的抬不起头来,又被落在城墙上的一波107火箭弹给炸的血肉横飞,就连城门外布设的雷区也被用大口径无缝钢管改装而成的没良心炮给清理的七七八八。
当4团的战士们怀着为伤亡的战友们报仇的愤怒心情用肩扛式火箭筒炸开城门,冲进关内的时候,里面的鬼子们已经没有多少继续顽抗的力量了。
战斗再次打响一个小时之后,李云龙就接到了报告,关内的鬼子被歼灭1027人,俘虏39人,无一逃脱。
李云龙一边命令将这次的战况连同自己的检讨一同发回总部,一边让命令部队4团留下稍作休整,其余部队则是出关兵分两路,分别向朔州和大通方向前进。
从雁门关出来,就是一片平原,地势开阔了许多,使得不管是乘坐着全地形车的一二三团,还是骑兵团都终于有了自己施展的空间,不由得拉开了阵型,向着自己的目标快速前进了起来。
当然,这一次的行军大家都提高了警惕,前进的路线上除了侦察兵前出排除被埋伏的风险之外,空降兵团也在不间断地派出旋翼机,对前进路线进行查看,以免再不小心中了鬼子的埋伏。
5月7日,独纵2团、5团、骑兵团在孔捷和赵刚的率领下,与晋绥边区的一个纵队一起攻下了朔州。
5月9日,李云龙率领独纵其余部队经过一天一夜的巷战,彻底打下了倭军占据晋省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大通。
5月13日,独立纵队顺利攻占通往蒙僵地区的重要门户章家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战磨合之后,李云龙等几位指挥员也逐渐对如何让独立纵队里的诸多兵种更好地配合作战,开始变得熟悉了起来。
侦察团提前侦察敌情、引导炮兵进行炮击,必要的时候也会亲自出手干掉一些小股的敌人,来夺取桥梁之类的一些重要地点。
空降兵团用旋翼机巡视战场,从空中压制敌人炮兵和重火力点,或者直接使用动力伞降落到敌后和制高点对敌人进行阻击。
乘坐着全地形车的一二三团负责突击敌人野战阵地,坦克团负责打掉敌人的牢固工事,普通步兵团负责最后的占领和歼灭。
骑兵团则是负责追击、包抄逃走的敌人。
拥有医务、工兵和辎重三个营的后勤团,则是负责救治伤员、运送补给、铺路架桥等工作。
几个兵种相互配合起来,让独立纵队不管是行军还是战斗的效率都变得越来越高,而本身就实力有限的倭军守军面对他们根本招架不了几个回合,就会大败亏输,甚至连逃走的机会都很少能找到。
而甄国科则是带着几十名佣兵和安保驾驶着全地形车单独行动,每天晚上他都会赶到独立纵队的驻扎地点附近,利用把集装箱临时绑定成仓库的方式,转移来充足的食品、药材、汽油、柴油和弹药,以便让后勤团第二天一早派柴油三轮车来拉走。
至于晚上剩余的时间,除了睡觉之外,他还会到东北那边去转上一圈。
毕竟这段时间东北独立纵队在那边也打的很热闹,他还需要给赵志他们去补充必要的物资。
李云龙逐渐也发现,倭军只有极少的部队装备了一些新式的武器,像是跟他们手中武器长的很像的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口径和重量都大的出奇的火箭炮,虽说威力不小,但因为数量极其有限,在已经变得谨慎小心、一切都料敌从宽的独立纵队指战员面前,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反倒是鬼子仿造出来的木壳反步兵地雷,给大家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因为鬼子们在他们前进的路线上埋了不少这种地雷,导致独立纵队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伤亡。
十多天的时间下来,光是在行军时被炸伤的独纵战士就又多了二十来个,此外还炸坏了十几辆全地形车,炸伤了两匹马。
李云龙气的暴跳如雷,大骂乱埋地雷的小鬼子不是玩意。
甄国科为了尽可能地解决地雷带来的麻烦,专门回了杨村一趟,拿出图纸让林婉如参考着做了两种排雷工具。
一种是可以安装在T34上面的连枷式扫雷套件,实际上就是一根挂满了带铁链配重块的横杆,当坦克行进的时候这根横杆也能飞速旋转,带动这些配重块砸在前方的地面上,引爆可能存在的地雷。
另外一种就是可以绑在107火箭弹上面的软钢索,钢索四周绑紧了一节节的1公斤大小的炸药包。在使用时把没有安装爆炸部的火箭弹先发射出去之后,就可以带动钢索笔直地落在前方远处的路面上。
等操作人员利用电线把钢索上绑着的炸药包同时引爆,周围埋设的地雷也会跟着殉爆,这样就能一次性地清理出上百米的安全道路出来。
这两种新装置在战场上初步验证了可行性之后,马上就开始由研究所提供图纸,交给几个兵工厂和机械厂争分夺秒地生产出来,然后再通过几个驿站送到了各支部队的手中。
因为在5月4日独立纵队对雁门关发起进攻的同时,冀省、东鲁省等各地的部队,也开始对鬼子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