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国科把自己捣鼓的这个广播站设在了杨村。
一根20米的粗钢管被他竖在了附近最高的山头上,然后用大量水泥混凝土底座固定,用来挂发射信号用的天线。
当然,这么做只是权宜之计,毕竟没有仓库防护罩的保护,这玩意随时都有被飞机炸塌甚至下雨天被雷击的风险,只不过是先拿来凑合一下罢了。
他已经安排人在主位面设计一座高达188米的铁塔,并且直接准备三套切割好的钢构材料。
回头自己留一套,给边区和根据地也各送一套,一口气建他三个专门用来发射信号的广播塔出来。
至于安装了播音设备的那个集装箱,则是被他直接放在了杨村驿站里面,并且又拿出来了一台柴油发电机专门为它供电。
虽然这套设备没有经过位面交易,只能由他一个人操作,但因为高度智能化的操作系统,真的做起来也不怎么费劲。
无非是把他从主位面拷贝下来的各种音频文件,拖到播放列表里面,设定好时间按照顺序播放就是了,有手就能干。
只是这种设备太过先进,没办法送给边区那边。毕竟就算是不考虑泄密的问题,没有主位面各种设备和资源的支撑,边区那边的广播电台工作人员,也根本玩不转这玩意。
他给边区和根据地准备的还是使用电子管技术的广播发射机,虽说已经是在主位面被淘汰几十年的技术,但放在亮剑位面还是最先进的玩意,100千瓦的功率也足以让信号覆盖整个华国。
这种电子管发射机在主位面找不到现成的,就算是有遗留下来的,也都早就不能正常开机工作。
好在设计图纸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他的手里又有现成的电子厂,养着不少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甄国科干脆就安排人直接现做一批出来。
就是边区那边的广播站恐怕要再多等一段时间,才能拿到新设备了。
华人之音广播电台出现之后,就开始在整个华国迅速风靡起来。
原因很简单,甄国科从主位面弄过来的好东西太多。
从开播开始,华人之音广播的各种精彩节目就没有停止过。
各种评书、戏曲、交响乐、华国古典音乐、有声小说、广播剧,从早到晚24小时都不带停歇。
要知道此时的广播因为技术条件限制,基本上节目都是播报各种新闻为主,还要现场插播各种的商业广告,就算是偶尔有人把戏曲之类的节目弄到广播电台现场表演播出,实际的效果也是相当的差,聊胜于无而已。
普通的华国百姓,就算是愿意花钱去茶馆和戏园子,也绝对不可能听到这么多水准极高的节目。
别说是他们,就算是山城的那位,平时也就是用放一放音质不怎么样的唱片,最多找几个名角明星过来给他现场表演一番而已,想要舒舒服服地坐在躺椅上,随时都可以欣赏到这么多的精彩节目,那也纯粹是做梦。
短短几天之内,甄国科鼓捣出的这个广播电台,就在华国拥有了大批的粉丝,甚至还包括了不少精通华语的倭国人。
不管是沦陷区还是山城控制范围内的地方,但凡是听到过华人之音广播的人,都舍不得再换其他的频率,还纷纷变成了自来水到处跟朋友宣传。
甚至有些家庭里面,还为了收听节目的事情,闹出来了不小的矛盾。
因为华人之音广播里没有时事新闻方面的东西,很多比较关注时事的人在试图换到其他的频率收听当天的新闻读报节目时,受到了家里老人和孩子的强烈抵制。
毕竟现在收音机价格昂贵,就算是比较富裕的家庭,能买得起一台也就不错了。平时倒也还好,除了当家的男人,不管是老人、太太还是孩子,多半都对时事不是太感兴趣,不会去计较到底收听那个广播频道。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华人之音马上就要播放刘皇叔桃园三结义了,你敢换频道试试?
小孩子说话未必管用,但听评书和戏曲上瘾了的老人出面, 就算是一家之主,也很难置之不理,只能是无奈地把收音机留给老人孩子霸占,自己跑到书房里去看报纸。
要不是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华人之音广播的地址在哪里,说不得要有很多人写信过去抗议。
哪有这样的广播,一天到晚都是各种节目不带停的,家里的老人听完白天的首播,半夜还要爬起来收听重播,身体都快熬垮了。
好歹你也空出来点时间播播新闻,让我们家里的老人孩子歇歇。
其实这些人是有些冤枉甄国科了。
他弄出来这个华人之音广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边区方面进行宣传,自然不会不打算放弃时事新闻方面的东西。
只不过这玩意操作起来实在是太过麻烦,没办法像评书、戏剧那样把现成的音频文件拷贝进电脑里面就不用再管,必须每天都要更新几次才行。
更重要的是,尽管他可以从春城和米国拉斯加斯那里弄到每天最新的报纸,然后通过文字转语音的方式弄出来可以放到广播上面的音频,但他却很难判断出来报纸上的东西到底哪些该播,哪些不能播。
毕竟不管是什么报纸都会有倾向性,他总不能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