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根据地开始装备新枪(1 / 2)

在华国之外发生的这两场战役,甄国科虽然通过报纸了解了大概,但却没有参与其中的想法。

事实上,除非是提前已经在战役发生的地点绑定了仓库,否则他也没有参与其中的能力。

从嵩山返回黄河北岸之后,甄国科又待了几天,确定对灾民的救济工作已经进入正轨之后,就又开始了自己在各处之间穿梭进行交易的生活。

9月份正是滇南省秋茶上市的日子,穆铁成开始安排人使用法币大量收购新茶,在主位面那边,楚惜玉也给他留了言,他安排的茶山收购工作已经完成,还有一个现成的茶厂,可以向外出售茶叶了。

至于从南美、小兴安岭和野人山陆续运到的大批木材,甄国科也联系了何湘的父亲,让他帮忙介绍了一个同样很有背景的年轻人,在港城接手他运过来的木材。

反正他出手的价格便宜,也不偷税漏税,还愿意收华国币而不是外汇,买家无非是想办法补一个某个小国的出口手续而已,自然是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对于有办法的人来说,手续反倒是最容易解决的问题。

所以甄国科在花费3.01亿个积分购买下木材和茶叶两种商品的位面交易资格之后 ,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卖茶叶和木材的事情上面。

到了9月底的时候,甄国科这边单靠卖茶和卖木头,已经到手了9.2亿华国币,除去用来做位面交易的粮食、不锈钢管、化肥等物资的采购成本4.3亿,还是净赚了4.9亿个积分,算是把购买交易资格的花费赚了回来。

进入10月份之后,华国战场的局势开始出现了变化。

随着倭国不断地从华国战场抽调兵力,山城的那位意识到倭国在华的实力已经大减,加上为了证明有资格获得米国更多的援助,便开始调集兵力,打算在湘省一线发起一场大规模的反击。

按照他的打算,如果能够一举将倭军赶出湘省自然最好,即便是不能如愿,有过去在湘省屡次战胜倭军的薛将军在,想必也不会吃太大的亏。

只不过山城糟糕的保密措施,使得鬼子早早就获取了华国方面的作战计划,并且设了个套给华国军队来钻。

这次山城发起的反击还未开始就已经注定无法成功,说不定不小心的话还要吃个大亏。

边区这边的众多工厂在招收了大批的工人之后,也开始纷纷投产,虽然刚开始产量不高,但总归是开始运转了起来。

各种小型的铁、铜、钨等矿产开始陆续出产,边区的小油田石油产量暴增了百倍以上,煤炭产量更不必说,现在已经开始大量的卖往山城治下的区域。

各处的发电厂也陆续建好,配上甄国科交易过来的LED灯,使得边区和根据地的许多地方都一举摆脱了熏眼睛的煤油灯,也为各种工厂提供了充沛的能源。

钢铁、水泥、化肥、农具等各种工业品也开始逐渐能够自产,虽然产量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质量也一般,成本更是要高出甄国科买过来的价格不少,但却代表着边区工业化的开始,意义极为重大。

边区的诸位领袖和老总专门交代张万和给甄国科发来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电报,表达了对甄国科他们组织为边区做出卓越贡献的感谢。

其他的工厂都已经如此,兵工厂系统的生产能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56式枪族的三种枪本身都是采用冲压工艺,制造难度不大,加上有些技术含量的枪管和弹簧原料暂时都由甄国科提供,所以在机器安装到位之后,这几种新枪的产量顿时就开始爆发了起来。

单单9月份一个月的时间,边区和根据地的几个兵工厂合起来,总共生产了1.2万支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配套的子弹厂生产的7.62毫米子弹产量更是高达百万发之多,随着制造工艺的逐渐熟练,10月份的枪弹产量还将有望再翻上一番。

这么多的武器自然不可能放着后勤部的仓库里不用,边区和各个根据地的主力部队,都已经开始陆续换装。

当然,这也仅限于有数字编号的主力部队而已,包括新一团、新二团在内的众多二三线部队,短时间之内就不用想了。

边区方面自身的产量毕竟还是有限,不可能放弃现在装备的大批倭国和独国制式武器,现在能做的就是在各个部队之间进行调配,把同一支部队使用的枪械种类尽可能统一起来,减少后勤补给的麻烦。

不过边区专门建了两个小型的子弹厂,专门用来生产毛瑟系列步枪使用的7.92毫米子弹和三八式步枪使用的6.5毫米子弹,以后这两种枪的子弹补给,也总算能够得到保证了。

至于英七七、水连珠等其他乱七八糟型号的步枪,就全部淘汰给了各地的民兵大队。因为这些枪本身的拥有量不大,不值得专门设子弹生产线,就只能用甄国科之前提供的小型手动冲压机来小批量地生产子弹进行补充了。

单纯按照战斗力来说,独立纵队绝对算得上主力部队的标准,不过考虑到他们现在已经统一装备的M1加兰德性能已经足够优秀,暂时就没有把他们列入第一批换装的名单。

李云龙知道之后大为不满,有心去找老总评理,但想到自己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