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秀才必备宝典(1 / 2)

博士,博通古今之士,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无专职行政事务。

主要为秦始皇提供咨询、顾问,都曾备受器重。

自从造纸术出现后,博士们便忙于誊抄、整理纸质书籍之事。

然而仲夏二月之时,他们却接到了陛下的一个奇怪诏令。

编纂陛下与皇后的功绩以及忠君爱国的诫言,整理成一本书册,还要求用语浅显易懂,乃至垂髫小儿亦可理解。

称颂丰功伟绩之事博士们并不陌生,只是后面的要求令他们一头雾水,纷纷聚在一起讨论。

“陛下为何要编纂此书?”

“好似是说用于教导小学孩童的教、教科书......”

“教科书?这名字好生古怪。”

“倒与儒家六经有异曲同工之妙,六经为天下儒生之典范,此书则为咸阳孩童之启蒙。”

众人聊得热火朝天之际,一名文雅温和的及冠青年一针见血地说道。

他名伏胜,乃伏羲后裔,通晓儒学,被秦始皇征召为博士,此刻他敏锐察觉到了所谓教科书的真正作用。

不仅是为了称颂夸耀功绩,更多的是为了教化天下百姓,使六国故民真心归顺于大秦。

不过伏胜对此却喜闻乐见。

儒家主张仁政,反对法家的严苛律法,提倡教化而非武力威慑,眼下教科书一事恰恰反映了陛下的政治倾向。

“那看来陛下对小学之事极为重视啊!”

“除了小学,听闻陛下也在准备筹建郡立学宫......”

“科举一出,我大秦未来必将文风昌盛,人才辈出!”

“……”

“诸位,闲谈到此为止吧,我等需开始编纂此书了。”

大秦的变化日新月异,博士们难免感慨一番,但想到陛下交代的事务,还是立马有条不紊地翻阅起典籍。

伏胜同样拿起一本《尚书》阅览起来。

正当博士们专心致志时,殿门外传来赵高尖利的高喊声。

身旁的宫人还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本几乎有砖石厚的典籍。

伏胜等人连忙放下手中书籍,急匆匆来到殿门口接令,因赵高为陛下宠臣,众人不敢有所怠慢,态度十分温和。

“赵府令,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此物名为字典,陛下令汝等修撰完善。”

“字典?”

见博士们面露疑惑之色,赵高没有多加解释,而是直接让宫人将字典与拼音字母表交予他们。

文学博士叔伯通捧着红色的书籍细细打量。

大小仅有普通书籍一半,厚度却有一寸半,他眼中闪着好奇的光芒,手指捏着纸角缓缓翻开第一页......

另一边,伏胜则举着字母表端详,上面奇奇怪怪的符号令他眉头紧皱,但想到此物是陛下赠予,还是耐下心来琢磨着。

一个时辰后,众位博士们总算搞懂了字典与拼音的用法。

新颖而实用的文字识读方式令他们一一惊呼,一张张脸上均是激动之色。

“老夫从未想过识读文字竟如此简单,这拼音之法当真神妙。”

“还有字典,将所有文字排序规整,晦涩难懂的字词皆可自行领会,堪称宝典呐!”

“是极!是极!有这两物,恐怕走卒贩夫都可通晓文字......”

“原本老夫私以为垂髫小儿还未开智,怎能识读晦涩的文字...现在想来陛下当真是深谋远虑啊!”

叔伯通如获至宝地握住字典,眉宇间狂热之色不掩,其余博士也抛却了往日的儒雅,一个个震撼不已。

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到,字典将会是未来大秦每一位读书人手中必备之物。

字典不仅会掀起一场文字领域的革新,也会无形之中降低跨越阶级的门槛。

只要花费些时间,或许连黔首农人都能识读文字。

几日后,修撰好的字典送往了印刷厂,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印刷装订着一本本典册。

半月后,咸阳内城,田记书铺。

夏日的晴空碧蓝如洗,万里无云。

掌柜田书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待余光瞥见无人问津的字典后,顿时连连唉声叹气。

“如此神妙的宝典竟明珠蒙尘,有眼无珠、有眼无珠啊......”

闻言,正擦拭着书架灰尘的伙计眼睛一转,缕缕精光乍泄,他凑到掌柜面前,谄媚地提议。

“掌柜,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呐,不如咱们学供销社搞个什么噱头?”

“噱头...噱头...有了!”

田书唰地站起身来,他赞赏地拍了拍伙计的肩膀,精明的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兴奋,眼珠子噌亮噌亮的。

次日,前来购买纸张的陈平踏进了田记书铺中。

以前求学时,他都是使用炭笔,或者阿兄费心制作的竹简。

顺滑易书写的雪纸,他有所耳闻,也曾极度渴望过,但其昂贵的价格令他望而却步。

未曾想有一天,珍贵的雪纸居然变得极为便宜,一文钱便能买一大沓。

其中功劳自然又属皇后娘娘,陈平心中的感激更甚,只期盼着日后能回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