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
温小雨以为会看到杂乱无章、哭天喊地的画面。
却不曾想,虽然百姓神色凄然,现场却井井有条。
灾民们三五成群地窝在临时搭建的棚里。
另一边,有官兵和自发的百姓,在施粥棚和济药棚里忙碌着。
看见吴县令带着人来,他们都恭敬的停下手中的活,想要行礼。
“你们继续,我带温大夫来转转而已,不用管我们。”吴县令大手一挥,让大伙该干嘛干嘛。
温小雨搅了搅正在煮着的粥,发现都是上好的大米,煮得还很浓稠。
她几不可闻的微皱了下眉头,没说什么。
温小雨又转去济药棚,掀开熬药的大锅,舀了一小勺子药汁,伸出食指沾了沾再放到嘴里尝了下。
随即她挑了挑眉,转身往外走,差点与进来的人撞到一起。
“小雨!”来人惊喜地喊道。
她抬头一看,原来是徐嘉平。
“你一直在这里?”温小雨看到徐嘉平也觉得很惊喜。
自从下雪之后,她就没有坐诊,所以也一直没有见面。
“嗯,吴县令让我组织这次的济药,我这段时间几乎都在赈灾。”徐嘉平道。
温小雨把看了四周,把他拉到稍微背离人群,跟他说话。
“我刚才尝了一下药汤,你这方子开得好,成本不高效果也合适。”
“如果让人在旁边再熬一锅姜汤配合着更好。”
“每人每天就一碗药汤一碗姜汤,基本就可以对抗风寒了,没必要一日三次都喝药汤,这样更省钱省力。”
这个时空,生姜是很常见的植物,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有,所以价格很便宜。
这次济药,只是为了预防风寒,而不是治病,没必要花那么多的药材在这里。
徐嘉平愣了一会儿,拱手道:“对!你说的得对,是我想岔了。”
“我一心想把事情办好,所以想着要给百姓们最好的防未病的方案,没有考虑到投入问题。”
“我立即吩咐下去,你等我会儿,我跟你们一起回衙门。”
说完,徐嘉平就急匆匆去调整济药的方案。
温小雨与徐嘉平的对话,没有避开吴县令。
看着匆匆离去的徐嘉平,吴展鹏又思考着温小雨刚才关于省钱省力又有效的说法。
不等温小雨说什么,他自己就走过去跟负责施粥的官员安排着。
“施粥的米粮不要都用上好大米。从今天开始,每餐都掺杂着一些麦麸。”
“也不用那么浓稠,你们自己慢慢想办法,如何确保百姓不饿死,但又最省粮食的做法。”
“在朝廷赈灾粮食到来之前,我们得确保粮仓的粮食足以保住更多人不被饿死。”
温小雨心中不禁感叹,吴展鹏真是一名好官员。
不仅心怀百姓,还善思变通,能听进别人的建议。
这样的人,但凡抓住机遇,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有更大作为。
等安排好这些之后,温小雨跟着吴县令又回了县衙,这次跟着来的还有徐嘉平。
几人围着炉火喝着茶,满足的叹了口气后,才开始商议事情。
徐嘉平有些焦急地抢着说道:“小雨,大灾之后就怕有疫情。”
“我们不掌握各村死亡的人数,就怕死的人太多,处理不好就容易滋生疫病。”
吴县令听到疫病,不禁坐直身躯,紧张地看着温小雨。
温小雨也一脸沉重,“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解安平县的灾情如何,担心地也正是灾后的疫病问题。”
“当务之急,一是要尽快掌握灾情,摸清底数。二是要做好疫病防范。”
“摸清底数这事,之前我跟县令大人已经商议了,如今只求越快越好,越准确越好,我们才好应对下一步的赈灾。”
“而疫病的防范,我来时也想了几个方法,大家一起商议看。”
吴县令和徐嘉平两人凑过去,目光炯炯地望着温小雨。
见他们这样,本来不紧张的温小雨,也不禁直起腰杆,更加严肃认真地说道:“受灾死亡的百姓或动物的尸体要尽快处理。”
“不能让这些到处腐烂,滋生疫病,传染给活着的人和动物。”
温小雨话音一落,吴县令立即道:“这我知道,之前已经张贴过相关告示。尸体能焚烧最好,不能就挖深坑掩埋,尽量集中统一。”
温小雨点头,又接着说:“掩埋尸体的深坑以及周围,最好撒上石灰,家里有条件的村民最好也在自家附近撒上石灰。”
“石灰?”吴县令一时没反应过来。
徐嘉平倒是一下就想明白:“对对,撒石灰可以保持干燥,还可以杀虫杀毒,避邪镇煞,是可以防止疫病。”
其实石灰对于疫情防范的效果,温小雨并不确定。
以前在她那个年代的乡下,奶奶养蚕时经常用石灰来给蚕房消毒杀菌,所以她想着应该是有一定的效果。
但至于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她就不得而知了。
只是她看史书,古代疫情时也经常用石灰来消毒,总归是有些作用吧。
见不需要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