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四望镇(1 / 2)

原本按照顾老汉的计划,他们一行人最迟在第三日便能下山抵达江边,可谁料今天是第六日了,他们仍在山上。

不是因为他们走的慢,也不是因为他们在山里迷了路,而是他们一直龟缩在山里不敢出世。

原本第三天中午时分他们就可以走出大山,经过山脚的四望镇就可以抵达江边,只不过他们刚要出大山就立马退了回来。

四望镇是临县一个非常出名的乡镇,它的名声不是像官窑镇一样靠某个特产打出来的,也不是像铁佛寺一样靠地标出名,他的名气则是靠它的地理位置。

四望镇北倚连绵大山,南瞰滔滔长江,东西方向则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宛如一条宽阔的丝带铺展。因此,四望镇的地理位置恰似葫芦的腰一般在此收紧,东西南北的陆路都宛如被这个“葫芦腰”紧紧扼住,必须经过此处,故而得名四望镇。

地理位置如此重要的一个乡镇,在天下太平时必然能因商而富,不过现在是乱世之秋,这四望镇便成了各方势力的争夺点,而刚好兰溪村的人便赶上了这场争斗。

当时顾老汉正欲带着乡亲们出山呢,可谁料刚下到一半就发现山下镇上浓烟滚滚,看着火势还不小的样子。

不过此时他们距镇上还稍微有点远,看的不是很真切,村民们还以为是哪个大户家里起了大火,也没有太在意,继续往山下走。可他们刚到山下就发现他们村被派去探路的大强、三子发了疯的往回跑,像是不要命一般,远远的后面还有人在追他们两个。

原本顾老汉还以为这两个在山下惹了什么麻烦才被人追,可三子一开口便说后面跟过来的是匪军,当时便吓得所有人心都慌了,连忙不顾一切的往回跑。

不过在他们重新跑回山上时并没有发现有人追过来,似乎是到了追到了山脚就没有继续追了。

在看到没有人追来后,顾老汉他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询问大强和李三子他俩在山下干了啥,为什么会遭到匪军追捕。

逃出生天的大强和李三子两人怎么也没想到,他俩刚下山还没来得及进镇打听情况就遇到了一伙匪军,那伙匪军刚好也看到了他俩,不由分说的就让他俩过去。大强和李三子知道匪军的卑劣行径,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怎么可能会乖乖过去,于是二人便开始往回跑,一直跑到了山下。

得知山下的四望镇也出现了匪军,兰溪村众人的心犹如跌进了冰窖一样,瞬间凉了半截。四望镇可是江北一带离江边最近的城镇,他们要想过江就必须从四望镇走,绕行的话不仅路不熟,还要在山下穿行许久,山下这么乱万一又遇见匪军怎么办。他们人数虽多,但老弱妇幼占了一多半,还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人,如何能和匪军去拼命。

没办法的他们只能又在山里待了一晚,第二日天不亮顾老汉便带着顾亮以及村子里其他几个汉子在山里绕道绕到了一个离四望镇比较近的一座山,准备在山顶观察一下镇内的情况,顺带看一下是否还有其他路可以走。

这座山不高,离四望镇不过五六里的路,站在上面能将四望镇的一切看的七七八八。这一望可不得了,顾亮居然发现山下出现了两军对峙的场面,每方差不多大几百人,举着不同颜色的旗子,至于旗子上写了什么字则是看不清楚。

见此情景,顾亮立马让自己爷爷以及另外两个人趴了下去,将身子隐藏在荒草丛中。既然山下在交战,必然少不了斥候观察敌方情况,而四望镇周围最好的观察点自然是后面的大山。他们所在的这座山虽然不是距离四望镇最近的一座,可万一这座山上有匪军的斥候,到时候被发现可就不好了,所以以防万一还是得趴下来。

顾老汉原本还疑惑顾亮为什么要让自己趴下来呢,毕竟他从小在山里长大又没读过书,种田的事他肯定比顾亮了解的清楚,可外面这些没接触过的,自然一概不知。所以一听顾亮解释,顾老汉在得知可能有斥候的存在后立马将身体贴地贴的死死的,生怕被外人发现,并准备直接撤回深山里面躲着。

但顾亮却拒绝了顾老汉的想法,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呢!别忘了,他们还得看是否有其他地方能过江呢。

他们是差不多辰时到的这座山上,由于临近长江,早上江面还有一层薄雾遮挡住了江对面的视野。但随着太阳越升越高,气温也随之升高,江面的薄雾开始消失,江对岸的面貌也随之愈发清晰。

差不多辰时刚过,巳时的时候江面的雾完全散尽,长期干旱使得此时的天空像一面玻璃,即使很远的地方他们在山头上也看的一清二楚。也正是因此,顾亮在东边,也就是距离四望镇下游约莫二十里的地方看见了另一座城镇,正好坐落在江对面。

二十里远的距离,不远不近,如果连夜赶路的话刚好可以走到那里,如果太近会被四望镇上的匪军发现,若距离太远,他们连夜赶不到江边则又多了一份风险。

找到另一条可以过江的通道顾亮激动不已,连忙将位置指给了顾老汉他们看,他们看了也觉得颇为不错。因为只要江边有城镇,那就不用担心过江问题,码头自然会有船只来往。

顾亮与顾老汉等人趁着天气好,将看到的那位置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