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调兵遣将,兵分三路(2 / 3)

吴懿看管甚严,这才没有人胆敢反叛。

周琦初得益州,尚未施恩于人,民心未附。

若强行让这些人南下平叛,难保士卒不会哗变,最终投了南中叛军。

反观扬州山越,虽然被迫迁入山下,生活却越来越好,对于周琦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恩戴德。

巴人由于周琦政策上面的厚待,又有严颜这位本地猛将安抚人心,也是逐渐归心。

无论山越还是巴人,都要比益州士卒可靠。

周琦正是知晓这点,才带来了五万兵马,就是为了震慑益州降兵。

周琦略作沉吟,而后问道:“若此时不平南中叛乱,等到叛军在南中站稳跟脚,想要平定恐怕会更不容易吧。”

法正闻言,却是笑着摇头道:“主公多虑了。”

“让叛军先占据南中,对主公而言,日后恐怕更好平叛。”

周琦面露惊愕之色,问道:“孝直何出此言?”

法正说道:“雍闿、朱褒、高定、孟获等南中叛将,所依仗者多为南中蛮族各部。”

“起兵初期,蛮族忙于攻城掠地,尚且刻意约束。”

“若主公此时南下平叛,叛军为了身家性命着想,无论汉人还是蛮族,都会同心协力共御天兵。”

“相反,假如主公不去平叛,以蛮族各部那种不受约束、无法无天的性格,必然会居功自傲,在南中各地大肆劫掠。”

“劫掠既起,恐怕就连雍闿、朱褒、高定、孟获等人亦难约束,必然大失人心。”

“等到主公来年带领朝廷大军前去平叛,饱受欺压的小部落以及汉民,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此何愁南中不定?”

周琦听到了法正的算计,也不由暗自吃惊。

他没想到,这个年龄的法正,居然已经有了贾诩的些许风采。

可是周琦思来想去,最后却非常认同法正之言。

心中虽然那有了计较,周琦却也不好当众驳了王商等益州文武的面子,当即说道:“孤今日乏了,暂且散会,明日再议。”

众臣告退,周琦却是暗中留下来徐庶、周瑜以及李恢。

徐庶现在已经被封为军师中郎将,可谓是位高权重,周琦之所以没有当众询问对方意见,也是为了给周瑜、法正表现历练的机会。

但是真要到了拍板的时候,周琦也必须要听一下徐庶的意见。

徐庶现在不仅是周琦麾下首屈一指的谋士,而且在巴郡这么多年,又与巴人多有接触,对于益州的局势要远远超过众人。

至于留下李恢,却也并不意外。

李恢出身南中八大家族之一的李氏,和其余各族之间也都有来往。

历史上,李恢就是蜀汉的庲降都督,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的时候,李恢立功最多,因此被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拜安汉将军。

此后蛮人再次叛乱,亦是李恢将之平定,并且征收蛮人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用以充实蜀汉的军用物资,极大充实了国库。

李恢所担任的庲降都督,大致就相当于项弘现在的南中都督,权势极高。

再加上李恢的出身,对于南中局势最为了解,因此周琦将之留下征询意见,却也并不唐突。

三人坐定,周琦率先看向李恢,问道:“德昂出自南中李氏,想必对于南中各大家族以及蛮族部落,都颇为了解。”

“今日孝直于议事厅所言,德昂以为如何?”

李恢说道:“法孝直所言的确不错,南中地势险峻,山林密布,毒虫猛兽不计其数,更兼蛮族横行,易守难攻。”

“今益州初定,若准备不够充足,的确不宜仓促进兵。”

周琦又看向周瑜,问道:“公瑾以为如何?”

周瑜略作沉吟,道:“法孝直所思虑者,的确较为周全。”

“然愚以为,平定巴地时日不多,巴人对于主公之忠诚尚显不足,此时不宜征召巴人南下平叛。”

周琦问道:“公瑾觉得,应该全都征召山越前来平叛?”

周瑜摇头道:“非也。”

“除了扬州山越以外,荆州江夏蛮以及武陵五溪蛮亦擅长山地作战,而且归附已久。”

“江夏蛮首领与周都尉相交莫逆,又与主公乃是故交,这些年在江夏训练日久,可堪一战,也不用担心忠诚问题。”

“至于五溪蛮首领沙摩柯,仰慕主公威名以及大汉文化,前些年甚至主动带着各蛮族首领前往书院进修,可堪大用。”

周琦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场考校,法正与周瑜可谓是平分秋色。

法正的优势在于更了解益州局势以及南中,周瑜的优势在于跟随周琦日久,更了解荆、扬两州治下可用之人以及兵马。

荆、扬两州蛮族不少,而且早就已经归心,用起来的确比巴人更好。

到了最后,周琦将目光放在了徐庶身上,问道:“元直以为,如此可行否?”

徐庶面含笑意,道:“主公麾下果真人才济济,翼侯后继有人矣!”

“然南中除了山林密布以外,河流亦不在少数,且南下运输粮草,也要依赖水军。”

“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