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兴霸抓奸细(2 / 4)

万,兵精粮足,又有骠骑将军镇守于此,希望陛下与公卿能够移驾邺城,迁都于此,待日后扫平奸佞,重建雒阳,再还于旧都不迟。”

高干话音刚落,董承当即说道:“昔年高祖皇帝初都洛阳,后迁长安,及至光武中兴以来,大汉定都雒阳已经一百六十余载。”

“雒阳城郊,埋葬了多少皇氏贵胄以及朝廷公卿,乃大汉之根本所在,岂能轻易迁都?”

张扬亦是出言附和。

高干闻言,先是略微沉吟,而后道:“两位将军所言也有道理,既然我等意见不能统一,不如先去雒阳,待我上书骠骑将军,再最终决定,如何?”

董承、张扬闻言有些吃惊,没想到高干居然如此好说话。

高干起身,对着二人施了一礼,道:“迁都之事暂且不议,两位将军且随我去觐见陛下吧!”

两人倒也没有多作他想,心中的警惕略微放松了下来,就跟着高干朝天子方向而去。

到了天子居住地前,二人不敢带兵跟随,只得让麾下士卒留在外面等候。

他们刚刚走到院内,高干就停住了步伐,对着身旁的颜良说道:“将军,可以动手了。”

“噗嗤!”

“噗嗤!”

颜良会意,猛然拔出腰中佩剑,连杀两人。

外面那些士卒见状,全都大惊,想要冲过来杀掉颜良为董承、张扬报仇雪恨。

“啾啾啾!”

就在此时,密集的箭雨倾泄而下,射杀了许多人。

颜良横剑而立,厉声喝道:“董承、张扬已死,降者不杀!”

没过多久,董承、张扬旧部便被高干所吞并。

天子以及公卿见此情形,不由惊骇欲绝,司空张喜走了出来,厉声喝道:“元才何为,欲反耶!”

高干惶恐跪倒,道:“司空容禀,董承、张扬与西凉诸将以及白波军将领无异,全都各怀鬼胎,意图劫持天子。”

“某杀二人,亦是无奈之举。”

张喜闻言,道:“此二人护驾有功,汝滥杀忠臣,让陛下以及满朝公卿如何想?”

高干惶恐跪伏余地,道:“此事是某考虑不周,还请司空带着天子随某先去邺城,等见到骠骑将军以后,某自去领罪!”

袁绍曾经给了高干一封迷信,那就是要解决掉所有不安定因素,顺便震慑一下天子以及满朝公卿。

袁本初可以给天子以及公卿体面,前提是这些人不能对其指手画脚,所以才暗中叮嘱高干如此行事。

毫无疑问,这件事情高干做得非常漂亮,既杀了董承、张扬这两个绊脚石,又震慑了天子以及满朝公卿。

最为重要的是。

哪怕日后有人想要以此攻讦袁绍,他也可以将所有事情都推到高干身上。

只不过,袁绍也暗中叮嘱过高干,那些西凉将领、白波军将领,以及没有根基的朝廷大臣,可以酌情斩杀,震慑众人。

但是对于世家出身的朝廷公卿,却要以礼相待。

不得不说,出身世家的袁绍,相比起董卓、李傕、郭汜、胡才、韩暹等人,在如何应对朝廷大臣以及政治斗争上面,不知高明了多少。

凭借袁绍的出身,只要事情做得不太过分,世家大族必会争相追随。

及至天子以及公卿抵达邺城,袁绍让数万甲胄鲜明、武器精良的士卒列成两排,自己率领麾下文武出城二十里相迎天子以及公卿。

面对天子,袁绍谦卑行礼,面对公卿,袁绍温言抚慰。

袁绍本就擅长收买人心,否则也不至于当初没有担任任何官职的时候,就已经引得四方豪杰争相投靠。

虽然那多人都知道,袁绍或许并非大汉忠臣,不过相比较董卓以及李傕、郭汜等人,在袁绍治下为官只要安分,就会拥有非常好的待遇,也不担心什么时候被杀掉。

特别是经历过东迁途中的巨变以后,许多公卿也知道大汉气数已尽。

只要能给天子以及朝中众人体面,让他们拥护袁绍也没什么。

却说袁绍迎銮驾到邺都,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

袁绍上表天子,封十数救驾有功者为列侯。

袁绍自封为大将军、邺侯,假节、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帐下文武皆有封赏,于是冀州上下尽皆欢腾,就连当初反对迎接天子的颍川人士,也不再多说什么。

自此大权皆归于袁绍,朝廷大务,先禀袁绍,方奏天子。

由于天子在冀州,各地许多心向汉室的士子,纷纷不远千里前去投奔,一时间袁绍实力大涨。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贾诩走出船舱,看着长江上游那些船只,出言安慰着凌操、陈武二人。

陈武疑惑的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贾诩捋了捋胡须,道:“子烈所言并没有错,锦帆贼此前的确纵横巴郡水陆两道,就连郡县长官亦要礼让三分。”

“不过自从锦帆贼守甘宁开始专研诸子百家以后,就不再四处劫掠。”

“若吾所料不差,这些带着铃铛的船只,应该是甘宁往日部下所经营的商船,只要莫冲撞了他们,料想并无大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