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袁绍西迎天子(2 / 4)

也是心有余悸,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实力强大的诸侯,好好度过余生。

思来想去,也只有袁绍满足这个条件。

至于袁术嘛,早就被张喜排除在外。

天子闻言心中微惊,问道:“曹操若是难当大任,何人可以前来勤王救驾?”

张喜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说道:“汝南袁术四世五公,累世功名,世受皇恩。”

“冀州袁本初,雄踞北方,麾下兵强马壮,就连曹孟德亦只是其附庸,与其召曹孟德前来勤王,何不直接召袁本初?”

天子闻言,却是迟疑道:“吾闻此前袁本初欲另立天子。”

“彼若引兵前来,是否会行废立之事?”

张喜摇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

“昔年董卓乱政,祸乱朝纲,袁本初为江山社稷故,才有此念,却也并非想着立傀儡为帝,而是打算拥立德高望重的幽州牧刘虞。”

“陛下可以想象,若袁本初真有不臣之心,难道不会寻找其余年幼的宗室子弟,拥立为帝吗?”

“况且陛下昔日能登大位,袁本初亦有拥立之功。”

“大汉如今风雨飘摇,能安天下者必袁本初也,若知陛下遭难,必然引军来救,还请陛下勿疑。”

天子闻言,这才猛然惊醒,道:“是否要召回前往兖州之使者?”

张喜略微沉吟,继而摇头道:“无需如此。”

“关中诸侯并起,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勤王大军晚来一日,陛下就多一分危险。”

“索性直接发出两道勤王诏书,谁若先来,也能代表对于大汉之忠诚。”

天子暗自点头,于是另外拟了一道诏书,让张喜派人秘密送往冀州,邀请袁绍率兵入关勤王。

却说曹操得到天子诏书以后,急召众文武前来商议,荀彧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下诏勤王,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

“若不早图,人若先我而为之,悔之晚矣。”

其余诸将却持反对意见,道:“今山东平定,袁术、刘备虎视眈眈,且关中局势混乱,天子身边韩暹、杨奉等骄横难制,若迎天子,恐会生乱。”

事实上,曹操现在的处境并不算好,只能勉强自保,若是西迎天子,再惹得袁绍不满,到时候曹操可就真的是内忧外患,四面皆敌了。

曹操闻言,不由眉头微皱,继而将目光放在了幕府功曹毛玠身上。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最先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之人,除了沮授以外,还有毛玠。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他本来打算前去荆州躲避战祸乱,尚未抵达荆州,因为听说刘表政令不明,于是前往鲁阳。

等到曹操占领兖州以后,征辟毛玠为治中从事,毛玠当初就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引得曹操欢喜异常,直接奉其为幕府功曹。

此时毛玠看到曹操目光,不由心下了然,当即出言道:“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袁绍、袁术,虽士民众强,却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周琦、刘备,出身寒微,天下士人不愿依附。”

“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程昱亦是说道:“正是因为山东未定,诸侯环视,才要奉天子以讨不臣。彼时占据大义,天下士人必然争相前来投效,以有道伐无义,何愁大事不成,汉室不兴?”

“诸君所虑关中诸将,不过土鸡瓦犬,何足道哉?”

“似韩暹、杨奉之流,不过白波贼寇,劫天子只为高官厚禄,彼见我军强盛,必不敢相争。”

“明公勿疑,当速发兵勤王!”

曹操闻言大喜,乃接诏,克日兴师,命曹洪率兵西迎接献帝。

时有董卓女婿牛辅旧部董承,因为女儿嫁给天子为贵人,成为外戚,得封卫将军。

董承,也就是演义中想要用衣带诏除掉曹操,被刻画成大汉忠臣之人,最后自己连同女儿董贵人,皆为曹操所杀。

事实上,所谓的汉室忠臣董承,与其余西凉诸将并无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女儿嫁给了天子,因为有了这层姻亲关系,所以对待天子自不会像李傕、郭汜这般傲慢、蛮横。

董承也是西凉诸将之中,为数不多力保天子东迁之人。

这也并不能说明董承忠诚,不过是董承想要拥有李傕、郭汜那样的权势而已,只要能够摆脱西凉诸将,以董承国舅的身份,必然能够掌握朝堂。

这也是为什么,董承在天子东迁逃难的途中,曾秘密派人趁砍杀伏皇后,万幸被左灵识破,挥舞武器格挡,却是误杀了旁边的侍从,就连鲜血都溅在了皇后身上。

董承想要自己掌控朝廷,眼看天子车驾经历千难万险,即将抵达雒阳,自然不愿被曹操摘了桃子。

于是乎,董承暗中联络袁术部将苌奴,占据险峻之地隔断交通,让曹洪及其麾下兵马难以西进,曹操的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