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徐公明威震荆南(1 / 5)

第191章 徐公明威震荆南

却说周琦领兵围困襄阳,蔡瑁不敢出城作战,只是据城死守。

襄阳位于南阳盆地南部,据汉水入长江,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若得襄阳,便可扼守南阳盆地南部门户,可北出中原,西入关中,亦可自汉中联络陇西,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

却说周琦让周泰率领水军精锐,带着自己乘船绕行襄阳,以观察襄阳城内布防。

战船自汉水抵达檀溪与汉水的交界处,直接进入了檀溪。

檀溪宽三丈余,有名的典故马跃檀溪就是发生于此。

以檀溪此时的宽度与深度,战船在里面行驶,根本没有任何问题。

檀溪,也就成了襄阳西部天然屏障。

只可惜此后尚且不到百年,就因为荆州刺史修建水坝的缘故,导致檀溪逐渐淤堵,最终干涸被废弃。

由此也能看出,一味的修建堤坝,若不能及时清理河道,也会出现很大问题,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地理地貌。

战船至北向西南,顺着檀溪逆流而行,最终来到了襄水与檀溪的交汇之处。

所谓山南水北为阳。

襄阳之所以不叫汉阴或者沔阴,而称之为襄阳,乃是因为在襄阳城南有一条河,唤作襄水。

襄水与其他河流不同。

其他河流源头大都在高山之上,由于冰雪融化等等原因才形成了河流。

襄水之所以出现,乃是因为城南扁山西麓所处的位置,有几道泉眼终年不绝,而且出水量之大世所罕见,最终就在襄阳城南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襄水。

至于泉眼通往哪里,却是不得而知。

泉眼所出之水,先是自襄水流入檀溪,随后又从檀溪汇入汉水,也就让襄阳这座城三面环水。

当然,襄阳的险峻并不仅仅于此。

除了三面环水的天险以外,襄阳城还引汉江之水入护城河,将整个襄阳城紧紧保护起来。

天下护城河,又以襄阳为最。

或许就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襄阳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为何不从东边发起进攻?

并非没有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历史上孙坚围困襄阳,就是打算从东边进攻,最后却命丧岘山。

事实上,汉水在流经襄阳北面的时候,又自其东北方向拐了一个弯儿,先是向东南而后又向西南流去,几乎将大半个襄阳包裹其中。

在汉水包裹的这个范围内,刚好有一座连绵不断的岘山,这里地势复杂,易守难攻,大军也十分难以通行。

就算最后侥幸通过岘山,还是要面对襄阳那宽达一百八十米的护城河。

襄阳城墙宽十米,高八米,虽说高度看起来并不高,不过由于四面临水,根本没有办法运输攻城器械,因此想要攀爬几乎不可能。

由于城墙很宽,所以上面可以修建军事堡垒,每隔一段城墙都有屯兵之所,不仅能够居高远眺观察敌情,还可以在别人发动攻击之时,以弓弩远程退敌。

襄阳号称天下第一城池,几乎不可能从正面攻克。

哪怕历史上威震华夏的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都并没有想先攻下襄阳,而是把襄阳围住,转头渡过汉水,前去攻打兵力更多的樊城。

要知道,当时的襄阳城中只有几千兵马,而且还是有吕常这位并不出彩的将领防守。

反观樊城,却是由曹魏名将曹仁率领重兵把守。

饶是如此。

关羽宁愿分兵,先是围困襄阳,免得对方偷袭自己粮道以及后路,却也要率先攻打樊城。

并非樊城的重要性高于襄阳,而是关羽知道,襄阳易守难攻,基本不可能正面攻克。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攻打襄阳上面,倒不如直接拿下樊城,让襄阳彻底成为一座孤城,等到城中粮尽,就可以不战而克。

正是因为襄阳处于后方,牵制住了关羽麾下很多兵马,让关羽攻打樊城的兵力捉襟见肘,才会屡次向刘封、孟达请求支援。

却没想到,两人拒不发兵,以致让关羽错过的最佳攻克樊城的时机,拖到曹魏援兵抵达,拖到东吴偷袭荆州。

所以襄樊之战的失败,并不能怪罪于关羽的傲慢自大,实在是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互为犄角,太过易守难攻。

关羽兵分两路,攻城兵马明显不足,否则未尝不能在徐晃率领援兵抵达之前,就攻下樊城。

一旦樊城丢失,关羽就可以挥军进入南阳郡,一路北伐,攻取中原之地。

彼时,关羽退可固守襄阳、樊城,进可北伐中原,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曹操当初正是担心有这种事情发生,才会惊慌失措,打算迁都。

可能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的时候,都没想到刘表之子刘琮,居然会把荆州拱手相让给曹操吧。

哪怕曹操后来没能保住荆州全境,却牢牢占据了襄阳,掐断了自荆州北伐的可能。

不仅仅是关羽自襄阳北伐失败,此后孙权占据大半个荆州,曾经派遣陆逊、诸葛谨攻打襄阳。

陆逊虽然打下了南郡的一些城池,也获得了一些战果,却根本没有攻襄阳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