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当然要趁机痛打落水狗(1 / 3)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205 字 6个月前

“云长伤势可无碍了?怎么又中箭了?主公既以方伯重任相委,云长何必身先士卒、亲自冲阵破敌。这种事情,以后可要三思呐!”

关羽赶到郯城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刚刚换好药,就遇到了一个很强势的访客,对他的鲁莽冒进指手画脚,偏偏关羽还没法反驳。

毫无疑问,如今在徐州地界上,有资格对关羽这样指手画脚的人,也就是诸葛瑾了。他进门都不用等候,下面的人还没通传,就能直接闯进来。

诸葛瑾是很擅长明哲保身的,所以大范围的运动战、追击战,他很少亲临一线指挥,甚至连视察都很少去。往往要坐镇后方,等前面尘埃落定了,他才跟港片里的TZ一样姗姗来迟。

毕竟张辽追击夏侯渊时,身边只有三千骑兵都不到,夏侯渊虽然败逃,却还有一万大几千人在身边。万一夏侯渊突然掉头杀个回马枪呢?张辽武艺高超还能逃,诸葛瑾要是亲临一线不是给人添麻烦么。

关羽明明是立功受伤的状态,别人都得哄着他,诸葛瑾这么说,关羽却很谦虚,连连解释:

“以后不会如此了,就算身先士卒,也不会追求突阵斩将了——此番不是被夏侯渊气到了么,这厮还有脸说我平生以少胜多,都是欺负南蛮弱旅,跟中原豪杰对阵就赢不了。我这才傲气上涌,斩他几个聊以自表。

此番大胜,不日定然威震中原,下次再想斩将,只怕敌将不敢身先士卒了。”

关羽说这话时,半是解释,半是落寞,颇有几分惆怅。

诸葛瑾拍了拍他手臂:“不同的年纪有不同的活法,云长天下名将,年过不惑,就该往帅才上下功夫,顺势而为,有何不好。”

关羽也知道诸葛瑾说的是推心置腹的大实话,当下表示受教。

诸葛瑾又问起,这伤情可需要从后方请华佗来亲自看,关羽连忙表示不用,还把拆下来的绷带拿给诸葛瑾看,上面都没什么血污了,可见愈合得很快。

等华佗特地赶来,这点伤只怕彻底痊愈了。

聊完伤情,关羽很快就关心起反攻的部署。

他这边刚刚夺回失地,正有些茫然无措,觉得下一步可以反攻的目标太多,战场正面太宽泛,不知当以何处为重点。

当然,如果给关羽时间,慢慢梳理慢慢策划,他也是能想明白的,只是怕延误战机。

而且他养伤期间,心思也不定,统筹效率往往低下。现在终于有诸葛瑾可以问了,为什么不问呢。

能省脑子直接抄答案,总归是爽的。

而诸葛瑾显然来郯城之前就想好了一切,应对非常胸有成竹:

“此事云长尽管安心,你我战前不就约好了么,子敬、仲达所部,僻处蒙山,夏侯渊主力败退之前,他们不能贸然从沭水河谷杀出,以免被敌人堵口埋伏。他们这一万多人,本就是要作为反攻时的主力使用的。

那天文远、公瑾他们击败夏侯渊、逼着夏侯渊折向正西逃窜后,公瑾就按我将令,分出信使人手去莒县、诸县通报,约定反攻。为了抢时间,仲达还用了信鸽。

如今仲达和子敬已带着万余丹阳兵和徐州本地士卒,轻装西进,穿越蒙阴谷道,诸县之兵西取东莞、莒县之兵西取阳都。各携半月行粮,不带车重,或可一鼓而定。

文远、国让、义公,可稍作休整,随后西渡沂水,取东海位于沂西的重镇兰陵。夏侯渊新败之下,必然不能固守。”

关羽和夏侯渊那场朐县决战,高顺和鲁肃本来就没赶上。他们离主战场太远,又要沿着沭水河谷杀出蒙山山区才能赶到战场,太容易被夏侯渊各個击破,所以关羽和诸葛瑾战前就达成了一致意见,把高顺和鲁肃留作战后反击的力量。

现在这支力量总算是用上了,正好用来扩大战果。

关羽对于这个计划倒是不反对,但听了诸葛瑾安排的行军路线,还是稍稍捏了一把汗。

他觉得,莒县和诸县的守军,如果走沭水河谷先离开蒙山山区,再往西转入沂水流域,攻打琅琊西部的东莞、阳都,那样才比较稳妥,至少能保证己方的粮道畅通。

但这样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要绕路,速度慢,无法实现突然袭击。

诸葛瑾关照高顺和鲁肃执行的方案,是直接从蒙阴谷道往西翻,那里没有河也没有能通牛马车的大路,就只能靠两条腿行军了。

好在莒县到阳都翻山的路程也不远,两三天就走到了。这跟历史上魏延后来的“子午谷”计划的难度,还是有天壤之别的。沂蒙山的险峻也远不能和秦岭相比。

而汉军如今在便携式军粮方面,做得也比较好,诸葛瑾让高顺和鲁肃尽量多带鱼干和其他高热量的干燥熟食,每个士兵靠自己体力额外背负半个月粮食不成问题,也就不用像“子午谷奇谋”的魏延那样、分出一半“负粮军”专门背粮食了。

如今农历十月下旬,也还没到山东地区沂蒙山下雪封山的时候,正好趁机攻击。

关羽听诸葛瑾把这些细节都规划明白了,想必鲁肃的执行也不会出纰漏,他也就没那么担心了。

最终,他只是叹息了一声:

“别的都好说,就怕阳都、东莞等地坚守死守,要是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