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分化江东,迫降周瑜(2 / 3)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078 字 8个月前

的战船不如我们快捷,若有动向,多半能够截住。”

注:陆议至今没有字,过完年才刚十八岁

关羽听了,也是深以为然,自己一开始太顾及名声了,不想让大哥落下赶尽杀绝的恶名,以免将来招降纳叛不顺利。还是子瑜想得周到,放过孙策的子弟,不等于放过周瑜,周瑜还是要抓的。

哪怕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放任资敌。

关羽一开始也是战争刚结束、事情太多,挂一漏万了,被人一提醒立刻就改。

诸葛瑾原本还有一些具体的细节想交代,但看关羽态度那么诚恳,他也就不在这种场合多说了,到时候他自己跟太史慈和陆议传达就是。

反正关羽已经支持了他这个计划,具体执行操作可以随机应变。

趁着今日接风宴的机会,其他吴郡本地的郡望大族的代表也都在,诸葛瑾不想一直拉着关羽窃窃私语讨论军务,正好顺便试探一下人事方面的调整可能性,为吴会的长治久安埋几颗伏子。

不一会儿,顾雍就带着内侄陆议,过来给诸葛瑾敬酒,各种盛赞不绝。

诸葛瑾就当着关羽和其他世家郡望的面,试探着说:

“陆郎为朝廷出力不少,此前吴地未曾恢复,为了保护你们,也不敢明授官职,以免连累宗族。

如今孙氏已灭,将来天下水战的用武之地也不大了,不知陆郎属意文职还是武职?”

陆议面对诸葛瑾,还是有些紧张。他此前虽然为刘备阵营效力过几次了,前后将近一年,但还真没当面见过诸葛瑾,只是通过步骘等人联络。

通过步骘的转述,他深知诸葛瑾的深谋远略,唯恐自己的私心被看穿,略一犹豫,还是主动表态:

“虽然水军将领后续建功立业机会或许不多了,但在下少年遭逢家族剧变,数年来一直想向孙氏报仇,苦学的都是兵法战策。

若是让我治理地方,怕是耽误一方百姓,还是继续为一水军将领,纵然再无功勋,也可保一方海疆安宁。”

诸葛瑾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陆议如果不插手内政,陆家如今人口凋零,很难恢复到“江东四阀”的势力高度,吴地的世家大族土地兼并问题,也能因此缓解。

但诸葛瑾嘴上还是说:“你还年轻,何必给自己设限,不会做文官,也可以一边带兵一边慢慢学的嘛。那就暂时让你继续带领水军,封锁长江口,巡防肃清周边逃散的海寇。

以后海寇渐息,你有闲暇了,便慢慢自学一些文官政务。具体军职,待我上奏主公,自有定夺。”

陆议连忙谢过,敬了诸葛瑾三杯酒。

诸葛瑾安排明白陆议,又转向顾雍。

他来的路上,倒也想好了一个防止江东世家坐大割据的办法——历史上,孙权因为跟江东四阀分权退让,才算是坐稳了位置,渡过了孙策死后的过渡危险期,但也因此给孙吴政权埋下了祸根。

后来江东的军事力量,大多是将领的私兵,军队跟着武将走,集权力度远不如季汉和曹魏。世家大族的圈地自守、划分势力范围也比另外两家严重。

后期到了末代的孙皓继位时,想收回一部分权力,就设法迁都,从建业迁到武昌,想把江东四阀的顶层掌权者调离故乡,去外地做官,这样他们对吴会本地的掌控力或许就会稍稍下降。

但孙皓的统治本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迁都武昌也仅仅持续了没多久,就又迁回建业。

不过这一切原本历史上孙家要面对的潜在阻力,对于刘备阵营,却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刘备在衣带诏之前,就被皇帝的有效圣旨封为武昌侯,封地在武昌县。

刘备要把统治中心放在江夏郡,是没有人能反对的。

对于吴会地区而言,刘备本来就是一个外来征服者,他要把本地的精英调到武昌中枢做官,也是天经地义,属于升官。

就好比历史上后来西晋灭吴后,要把顾荣和陆机、陆云调到洛阳做官,也是天经地义的。掌控了顾陆两家,也就掌控了江东。

诸葛瑾有这些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他的招数也就呼之欲出了。

只听他和颜悦色地跟顾雍攀谈了一番,盛赞了顾雍的道德操守和谦退低调。

顾雍自然也要商业互吹一番,表示久仰伏波将军深谋远虑、神算无遗,至于谦退克己,自己也不敢与伏波将军相比。

然后,诸葛瑾就顺势说道:

“我听说孙策伤重之时、以孙权暂任会稽太守、想以顾公为郡丞辅佐?依我看,这孙策也是小气。顾公之才,治理一郡都嫌大材小用了,当太守都是应该的,何况郡丞?日后还当居于中枢呢。

只是眼下主公还不了解顾公,暂时不可骤给高位,以免人心不服。我为顾公计,可接替舍弟为江夏太守,如此则常在主公之侧,或能一展雄才,再图升迁。”

这番投石问路的试探,除了刘备本人以外,也就诸葛瑾能如此建议,连关羽都没资格说。

因为这种试探,涉及到给顾雍腾位子。以诸葛亮的地位,哪怕他另有更高的新职务,也没人能要求他把旧职务卸下来,完全可以多兼一个。

唯有诸葛瑾的身份,他说某个外人可以接替他弟弟的某个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