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高端的技术改良往往只需要朴素的方式(3 / 4)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990 字 8个月前

台粗制滥造的水力鼓风车堪堪改造完成,当天也已经没时间安排更多技术改良了。

所以诸葛瑾只来得及再稍稍追问几个问题,蒲元他们就得回去歇息,实在是太累了。

只听诸葛瑾趁热打铁追问道:“如今有了这水力鼓风车,而且假以时日改良,炉温肯定能烧得比今日更旺。如此,我方才所言的‘耐火材料砌炉’,可需提上改良日程了?燃烧越来越快,目前的红泥熔炉应该扛不住了吧?”

蒲元刚刚沉浸在对新改良的兴奋和喜悦中,但他并没有丢掉职业操守和冷静判断,盯着炉火仔细观察了许久,还是摇了摇头:

“诸侯,此鼓风扇继续改良,如果还能再提高那么多炉温,红泥应该还是堪堪能扛住的,最多有些红热发软,烧不了个把月可能会塌炉。

但是目前我们的炉子本来就是短则连烧十余日,多则连烧一两个月,最终还是要报废拆毁、重新以红泥修砌。你所言那种耐火材料,是否会颇费工时?材料是否难得?若是难得,怕是没什么意义,熔炉本就是消耗品。”

诸葛瑾听了这话,才再次被泼了一点冷水,内心着实不甘心。

他可是照着化学课本上的知识,一上来就想推销“耐火砖高炉”,没想到好不容易帮着蒲元解决掉了一个鼓风的前置障碍后,竟冒出了更多的前置障碍。

纸上谈兵果然不可取啊。古人不能用耐火炉,果然不仅仅是材料科学落后的问题,而是整个木桶大部分木板都是短板!

自己似乎得一块块补短板,才轮得到自己推销的那块短板成为最短板。

好在这次他有点心理准备了,倒是耐心地问:“为何这些熔炉本就是消耗品、烧一些日子就要报废呢?”

蒲元:“因为烧熔的时候,并不是总能确保铁矿刚刚变成生铁时、就熔化流出炉膛。因为炉膛内部堆砌物料层层叠叠,有时生铁水刚刚熔融,还在缓慢渗落的半途中,就炼化过快,杂质进一步变少,成了熟铁。

而熟铁比生铁熔点更高,一旦变熟铁,这点温度就不足以熔化,又凝结成块,而且杂质越少越不熔,最后和炉渣一起板结成块。

我们的熔炉,每天能炼出数十至百余斤生铁,一般半个月后,累计产出数千斤生铁。炉膛内就会积压数百斤熟铁,乃至数百斤与熟铁板结在一起的其他矿渣。

我们已经尽量往里加石灰,还熔解一部分矿渣,但积累的熟铁是熔不掉的。如果帮助熔渣的石灰配方加得够好、够精确,最多两三个月后,炉膛内也会积攒上千斤高纯熟铁,彻底堵死炉膛,不得不拆毁后把整坨熟铁挖出来。

不过这些优质熟铁也是我们后续跟生铁混合炒钢的重要原料。一般一千斤熟铁掺杂五百斤生铁,就能炼出一千五百斤钢。”

诸葛瑾听得非常认真,闻言也是再次大开眼界。

原来汉末的炼铁高炉/熔炉,居然还是一种消耗品么?就因为熟铁流出不够快,然后过熟熔不掉了,日积月累堵在炉膛底部,最后要拆炉子取出来。

不过明白了问题之后,诸葛瑾的化学知识就又用上了。

他记得化学课本上提过,石灰不足以助熔矿渣流出的话,还可以上萤石作为助熔剂吧?

呃……只是诸葛瑾似乎有点纸上谈兵,他忽然想起,自己只是撇过一眼书本上这点纸面知识,但他居然连萤石在古代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这可怎么跟工匠描述?让他们去找某种石头来作为添加剂助熔?

至于萤石的成分,他倒是知道的,不就是氟化钙嘛。

古人用石灰助熔,原理就是把某些高熔点矿渣杂质反应成其钙化物,然后熔点就降低了,比生铁水还低,就流出来了。而萤石不仅跟石灰一样有钙元素可用,还可以利用其氟元素,形成某些矿渣的低熔点氟化物,从而流出来。

诸葛瑾知道今天自己是没法做更多了,他只是暗暗记下了自己的一项新任务:去寻找萤石矿作为新式助熔剂,然后再拿给蒲元来测试。

至于铝酸盐烧的耐火砖,不管暂时用不用得上,自己强行靠行政命令,先让他们烧制起来吧。

用耐火砖砌的熔炉,肯定比红泥巴糊的要成本高一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砸炉取炉渣”。

将来要是能再琢磨一个可拆卸式的熔炉结构,炉渣和熟铁积多了后,关火停炉冷却几天,然后只在底部拆开一个大口子,把几千斤一大坨的熟铁炉渣挖出来,炉膛清理干净,然后炉子上面主体结构部分可以保留不砸,那成本就低多了。

而且诸葛瑾坚信,只要炉温继续提高上去,炉渣和不熔熟铁的比例肯定会越来越低,因为只要到了一千二百度,一部分原先不熔的熟铁也就熔了,再提升到一千三,或许只有极少数非常纯的纯铁才会不熔。

所以这个努力方向肯定是不亏的。

于是,他大致交代了一下后续几个月蒲元他们该做的尝试和努力,但是并没有强行给任何指标,然后就匆匆离去了。诸葛瑾也需要回去冷静冷静,再完善自己的方案。

蒲元和蒲胜看着诸葛瑾离去,心中也是颇觉诧异。

“伯父,我看诸侯怎么像是有种执念,就非要向我们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