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侵略如火,不动如山(1 / 4)

舍弟诸葛亮 浙东匹夫 2867 字 7个月前

刘勋和桥蕤敢在大型战船大量损失的情况下,依然仗着人多势众主动进攻诸葛瑾,当然是有所倚仗的。

他们也知道,水战时战船的大小对战力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此战之前,刘勋和桥蕤也商讨过如何以小船克大船,最后还是刘勋麾下最擅长工巧的谋士刘晔,向刘勋献策了一条具体战术:

大量使用麻纤维材料的火把、浸润桐油后进行近距离投掷纵火。哪怕走舸战力孱弱,但毕竟走位灵活,航速较快,而且刘勋军占据上游顺流冲下的速度优势。

只要不怕伤亡,奋勇猪突,围上去乱丢火把,把汉军最有威胁的斗舰烧了,袁军再仗着数倍的兵力优势,便很有望获胜。

不过,在战前筹划阶段,桥蕤注意到了一个问题,质疑过刘晔,那就是“走舸矮而斗舰高,丢火把时若无法投到甲板、舱顶,而是落在船舷、舱壁,滑落水中,又当如何”?

毕竟这就好比站在地上扔火把烧房子,实战中因为距离远、力气不够,扔在墙上才是常态,想扔上房顶则难得多。

刘勋也觉得这个顾虑很有道理,当时就让刘晔设法解决。

刘晔毕竟是能发明霹雳车的人,有那么一瞬间,他脑内甚至真就冒出了“用器械弹射火罐”的念头。

只是准备时间太仓促,这春谷之战不像官渡之战那样能准备相持几个月,太复杂的操作来不及部署。

而且这些土壤还是膨胀性土,特别能吸水,吸水后体积能膨胀几十倍——历史课本上,说明末李自成张献忠之乱时,当时的穷人“吃观音土涨死”,就是因为观音土的这种膨胀特性。

这五艘斗舰,最大的一艘能运载五百人,是诸葛瑾本人和关羽的座舰,小的也能坐三百多人,加起来刚好把关羽带来的两千援兵全装上。

只要跳板铰过了最高点,后续自然下落砸击完全可以靠重力实现。

只是这种操作比较困难,如果拉得不够快,加速力反而会变成阻力。只是砸砸走舸的话,完全大可不必。

诸葛瑾原本倒也想直接上五牙战舰的拍杆,把跳板变成粗大的木柱,头部铁锥再加大成千钧巨锤,直接把小船砸烂砸沉。

但不论怎么抗争,斗舰上还是有几处渐渐火势蔓延,这让袁军将士统统充满了期待,觉得战友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走舸队在冲上来的过程中,就被纷纷射杀了不少士卒,但袁军被上游水流冲击之势驱使,也只有闷头猛冲了,这时候根本不可能闪转腾挪,挨了射再掉头逃跑,只会失去航速,死得更惨。

最终,考虑到敌人没那么强大,犯不着这么早上拍杆,诸葛瑾才借鉴了缩水版的思路,并结合罗马乌鸦战舰,弄了带铁锥的铰接跳板。

刘勋也是看到自己的手下,居然能想出这么厉害的东西,才最终决定孤注一掷,押上全部水军搏一把。

不管刘晔发不发明燕尾炬,诸葛家的水军,都会上这么高标准的损管!

最后还是一些士兵着急忙慌找来长矛,对着扎在船舷上的火把奋力刮划,就好像给船壁清理藤壶一样弄下去。

比如后世《武经总要上就有写,战船和攻城车用外壁涂抹湿泥浆防火,是很常见的思路。

然而,袁军将士期待的眼神才刚刚流露出没几秒。

然后,斗舰上的弓弩手,甚至能直接瞄准了点名,把被拍住的船上的敌兵一一射杀。实在条件优越,适合跳帮冲杀的,关羽麾下步卒也不吝顶着盾冲过去砍杀一番。

汉军立刻又拿出了新的应对招数,有条不紊地抢险,却很快给袁军当头泼了一盆凉水。

只要确认敌船的人数、高度不如己方斗舰,关羽就直挺挺冲过去,然后一跳板扎住对方不让跑,再让己方刀盾兵冲过去砍杀——当年罗马就靠这招干掉了迦太基舰队。

尤其钩在船舷上的那几个燕尾炬,有几个还非常刁钻地钩在了水线以上不远处,船上的士兵靠手足根本够不到,没法把火把推进江水里。

“嘎哒——”

他让工匠加急在火把尾部钉进去一根分叉的长钉、再把分叉敲弯打磨成钩子。

双方都是大船,打起来各有死伤,甘宁等人仗着指挥精妙、擅长水战,凭硬素质才略占上风。

二来么拍杆需要的舰船吨位也比较大,目前五百人级的斗舰强行上有点头重脚轻。

当然,诸葛瑾最初产生这种大胆联想的时候,他也不敢确定,但这种事情很容易做科学实验的嘛。

走舸队上一个个屯长、队率级别的基层军官,声嘶力竭地鼓舞着士气,一个划桨手倒下就吩咐另一个战友顶上,唯恐走舸失去速度、更容易被瞄准。

袁军小船不管不顾地自行掉头往上游撤退,夺路而逃。

几个有见识的袁军军官顿时就绝望了,眼睁睁近距离看着这一切,直接怀疑人生了。

诸葛瑾内核毕竟是个现代人,他治军当然要从最擅长、最适合他发挥、提升空间最大的角度抓手了。

陆军抓医疗卫生,水军抓损管修理,这是什么时代都错不了的提升战斗力不二法门。

他甚至还不顾战斗依然激烈,亲自跑回船上防护最严密的那个船舱,询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