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开凉皮店(1 / 1)

谢荣回到了江陵市,住在了自己家里。

孙子和孙女都已经上了初中,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自己回家,谢荣没有了什么事情,可儿子家里开支却是一大堆,她看着发愁。

儿子和儿媳妇的企业不景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就是一万多元,还要还房贷,谢荣退休金三千多元,贴补给了他们,但日子过得还是紧紧巴巴的。

谢荣想了一想,与其闲在家里不如找事情做,这样可以缓解经济压力。

她思来想去,决定学做小吃,做小吃就做凉皮。凉皮成本低,而且容易上手。

谢荣在网上视频学习凉皮制作,又请教凉皮摊的一位大姐。

这位大姐虽然50多岁的人了,但人很精神,风风火火地做凉皮卖,生意红火。她的凉皮摊离谢荣家不远,谢荣心想,不如请教这位大姐,看她怎么做生意。

有一天,谢荣特意去了这位大姐的摊前,说了一句,“来一碗凉皮。”

这位大姐麻利地给她切了一张凉皮,盛在一次性塑料盘里,“你是第一次来我这儿吃凉皮吧?”大姐关心地问。

“是的。大姐你的这凉皮味道真得很不错嘛。”

大姐笑了笑说,“祖传下来了,我们三代人都做凉皮呢。”

谢荣眼睛一亮,便说,“我想给你学做凉皮,你收我这个徒弟吗?”

大姐看了谢荣一眼,“现在做凉皮的人很多,就是挣一个辛苦钱,你能受到了这个苦吗?”

谢荣连忙说道:“我不怕吃苦,只要能挣到钱就行。”

那位大姐笑了笑,“好的。“

这位大姐手把手地教谢荣制作凉皮的步骤和技巧。谢荣学得很认真,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几天后,谢荣在家做好了凉皮,推着小车到了街边摆摊。

起初生意并不理想,但谢荣并没有气馁,她不断改进口味,还推出了一些特色调料,渐渐地吸引了不少顾客。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荣的凉皮摊越来越红火,收入也逐渐增加。

她不仅能够补贴家用,还给孙子孙女买了一些文具和书籍。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容,谢荣感到无比满足。

卖凉皮的大姐是陕西人,姓陶,名字叫梨花。

陶梨花说,“凉皮的确好做,但是做出特色那也不容易,凉皮的核心技术就是调汤汁。汤汁调不好,凉皮就不好吃。调汤汁是关键。”

谢荣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你有什么特别的调料配方吗?”

陶梨花笑了笑,压低声音说:“我有一个秘密配方,能让凉皮的味道更上一层楼。不过,这可是我家祖传的,一般人我可不告诉他。”

谢荣听了,眼睛一亮,“如果我能学到这个配方,我的凉皮肯定能卖得更好!大姐,你看能不能教教我?”

陶梨花犹豫了一下,毕竟这是家族传承,但看到谢荣真诚的眼神,又听了谢荣做凉皮是为了孙子,便答应了。

“好吧,不过你可得保密,不能告诉别人。”陶梨花神秘地说。

谢荣连连点头,感激不已。

接下来的日子里,谢荣按照陶梨花传授的秘方调制凉皮,果然口感更佳,生意也越发兴隆。

一段时间后,谢荣的凉皮摊声名远扬,食客络绎不绝。她不仅改善了家中的经济状况,还结交了许多朋友。

而陶梨花也因为传授技艺结下了善缘,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日子一天天过去,谢荣的凉皮生意越来越好,她心中满是对陶梨花的感激。

某天,谢荣决定邀请陶梨花一起合作,开一家的凉皮店,将这份美味传递给更多的人。

然而,就在她俩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了。市场上出现了一家竞争对手,他们的凉皮口感独特,迅速吸引了众多顾客。

谢荣和陶梨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并寻找创新的方法来应对挑战。

经过一番调研和试验,她们发现对手的秘诀在于使用了一种配制了独家汤汁各种面粉制作的凉皮。于是,谢荣和陶梨花开始研究汤汁的配料,研究各种面粉制作的凉皮,她们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款独具风味的汤汁和凉皮。

这款凉皮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食客们的热烈追捧,口碑相传之下,店铺的人气再度爆棚。

然而,成功的背后也引来了他人的觊觎。有人暗中观察,试图窃取她们的配方。但谢荣和陶梨花早有防备,她们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自家的凉皮店长久发展下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谢荣结识了一位美食评论家。

这位评论家对他们的凉皮赞不绝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借助评论家的影响力,凉皮店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甚至吸引了外地游客前来品尝。

谢荣和陶梨花深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创新和提升。于是,他们继续探索新的口味和做法,让凉皮的魅力持久不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