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暴利时代(1 / 3)

第493章 暴利时代

两国边贸,由来已久。

清朝后期,两岸边民来往十分频繁,黑河、瑷珲商人,可在布拉维申斯克建店经商。

夏季上午十点钟左右,商人们以锣声为号,聚集江岸,然后乘船到彼岸,随机燃放鞭炮,引俄人入店采购。

下午四点钟左右鸣锣,商人们锁门闭店乘船返回。夜间,木板房由俄士兵看守,物品从不丢失。

俄人也到瑷珲、黑河,或者经黑河、墨尔根(嫩江),到卜奎(齐齐哈尔)经商。

光绪九年之后,龙江两岸采金业兴起,人口剧增,促进了两岸贸易的发展。

当时,瑷珲、黑河颇为富庶,而俄届农工尚不如华人之勤,生活用品皆购于华岸。

十九世纪末,在布拉维申斯克经商的华人店铺有五百多家。

庚子俄难之后,华人生命财产荡焉无存,中俄民间贸易一度中断。

民国十一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禁止边民进行贸易往来,民国政府也相应的封锁了边界以示对抗,但两国边民的易货贸易私下仍在偷偷进行。

毛子那边天寒地冻,不管男女都爱喝酒,尤其是烈酒,比如毛子那边产的伏特加,就是高度烈酒。

见到有人过来,孙景刚、张志强等人就连说带比划,跟对方打招呼。

这边正摆着货呢,那头就有几个毛子凑了过来,当他们看到箱子里的白酒,还有红肠时,全都眼前一亮。

孙景刚等人在黑河大半年了,跟各方都有联系,边防这边也有熟人。

这里检查就比较严了,每个人都得把带来的包裹打开,一一检查,确定没有违禁的物品。

这种红肠,原本就是跟毛子那边学来的,口味跟他们的很相近,也更容易被接受。

也巧,这其中真有人就在远东地区,而且还很有实力,在军、政方面都吃得开。

所以,双方才约定了,边贸开启第一天,就在大岛上碰面,一切事宜,见了面再说。

盛希平不是官方人员,边贸未开启之前,跟对方联系,肯定要通过市里。

对面那几个人接过白酒一口就闷了,喝完之后,还不停的砸吧嘴,一脸享受的样子。

沿着江面再往前走一段路,就上了岛,这时候,还有第二道检查。

盛希平也是心中有顾虑,生怕提前走漏了消息,万一被旁人截了胡,那他事先囤了这么多货物,指着零星贸易,要换到猴年马月去?

对面的人也有顾虑,别看双方在信里说的多好,没见到真人之前,人家也不太敢相信盛希平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这一次边贸开启,依旧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

六零年后,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贸易额收缩。到七零年一月,边境贸易最后一次过货,随后停止。

一九三三年,小倭子占领黑河后,中苏边境民间贸易禁止。

那红肠是在冰城副食品厂定的,在仓库里都冻的邦邦硬,今天带到岛上这些,是昨晚特地搬屋里缓开的。

确立“平等互利、互通有无、以货易货、不动外汇、量出为入、进出平衡、互不拖欠”的边境小额贸易原则。

“德生,再给他们倒两杯,不要紧的,第一次见面,都是朋友。”

八月,黑河地区和阿穆尔州双方代表团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举行会晤。

所以对方并没有为难他们,很快就通过了检查。

果然,几个人接过去红肠,立刻放嘴里嚼了嚼咽下去,然后朝着盛希平等人比了比大拇指,“哈拉少。”

这牌子,是盛希平之前跟人家约定好的信号,对方见到牌子,会主动过来联系。

岛上有个简易的交易大厅,跟露天棚子差不多,不比农村赶大集强多少。

盛希平带着人找了块空地,铺上事先准备好的帆布,然后把他们带来的货放在了帆布上。

刚开始,双方都没什么经验,交易厅里乱糟糟的,连个摊床、货架子都没有。

旁边,还立着块牌子,上头用中俄双语写着腾跃贸易公司的名字。

潘德生还特别有眼力见儿的倒了几杯白酒,递给对方品尝。

潘德生他们一听,立刻又给倒上了酒,依旧是每人一杯。

孙景刚等人,提前就学习了俄语,虽然会的不多,只是些日常用语,这個时候也够用了。

五七年,国务院批准黑河口岸开放。

之前,盛希平通过陈瑞卿的渠道,已经跟毛子那边联系上了。

盛希平给潘德生他们使了个眼色,示意再给这些人多倒几杯。

旁边有人,切了几片红肠,递给了对面这几个人。

两国民间贸易中断时间太长,双方都不清楚对方需要的是什么,更无法用货币来兑换衡量。

盛希平等人很快就走到了江边,这里会有边防站的人进行初检。

对面一群人高马大的毛子,裹的跟黑熊一般,正好奇的朝这边看过来。

好在检查的这些人,跟孙景刚他们也都熟悉,只粗略检查一下,几分钟就让过去了。

做生意,最初的推广最难,只要能吸引过来大量的客流,几瓶酒而已,小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