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认祖宗(1 / 1)

顺着金榜题名的布告栏往下走,大成殿后面还有一间宫殿。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殿宇是寝殿,据说就是当年孔子居住的原址。】

刚进殿门,正对着的就是一座神龛,大家看了看牌位上的字,这才明白祭祀的是孔子的夫人。

前面的供桌上摆着新鲜的水果,甚至还有一束花,这样的待遇让人有些意外。

李清照想,后世之人之所以摆放这些东西,也是因为敬重孔夫人。

作为一个女子,她的丈夫虽然是一个好人,但却明显不是一个好丈夫。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是为事业付出了全部,那相对应的,就很难顾得上家庭了。

孔子一路办学校,最后又周游列国,生活过得跌宕起伏,而孔夫人这一生相比较起来就乏善可陈。

男人可以撒手不管,世人反而觉得这人有大志向,家庭的重担全都抛给了女人。

想必孔夫人这一辈子很不容易。

甚至在她去世之后,孔子才回了老家,想想都唏嘘。

唐晓也无比敬佩这个坚韧的女人,她上前鞠了一躬,随后就被两边的东西吸引了注意力。

大家也随之看了过去。

右边后面的玻璃展柜上写着《孔子世家谱》五个大字,前面的两个玻璃展柜摆放着一个又一个的桶状物,这形状有点儿像是卷起来的竹简。

定睛一看,每一个上面都写着不同的姓氏,像是一个姓氏大百科。

粗略看过去,虽然这种类似竹简的东西很多,但很明显,与中华民族的姓氏对比,这点东西反倒很是不足。

看过之后大家也都觉得这应该只是一个摆设,因为实在是太过随便,不可能是各族各家的家谱。

【这里商业化稍微严重一些,大家就看个热闹就行。】

殿宇左边同样也是《孔子世家谱》的一些东西,一整面墙都挂着相关的介绍。

看了这些,一些略微迟钝的人才明白这主要介绍的就是孔家的家谱,看来到了后世,他们仍然还是一个庞大的家族。

各朝各代的孔家子弟与有荣焉,下巴抬的高高的。

最为自豪的就是明代的某位衍圣公了,他这个人一向颇为自傲自家的身世,毕竟也只有他们孔氏家族可以堪称中华第一世家。

不管是东晋那盛名一时的王谢,还是唐朝的五姓七望,全都倒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只有他们孔家一直矗立不倒,冷眼看着那些王朝来来去去。

朱元璋笑了笑,他是见过来南京的衍圣公的,只能说那些人真的是把眼睛都长在了头顶上,即使极力恭敬,但真心和假意他还是分得清的。

不就是看不惯自己泥腿子出身吗?

以前那是需要儒家,还必须得忍,现在,儒家既然已经成了儒教,那就不值得人们尊敬了。

他相信就凭孔家那种做派,就算到了后世也是过街老鼠,为人不耻。

唐晓看着孔氏家谱有些好奇,自己在网上搜了搜,这一看直接把她逗的笑出了声,只能说一些修家谱的人是真的胆大,什么人都敢碰瓷。

【中华人民一向重视自己的根,所以只要是有点儿能力就会出钱修祠堂修族谱。

可有些族谱确实也是想象力太过充沛了,只要能与以前那些大人物沾边,那是真的可以认成是自己的祖宗。

但可以说,你们基本没有什么关系,纯粹是乱认祖宗。

你们说这件事儿可笑不可笑。】

唐晓这番话一说出口,那些世家大族子弟的脸都有些铁青,就连李世民的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发迹之后家族扩张,为了抬高身份,再认一个年代久远的大人物当祖宗,这些操作可以说是社会上默认的潜规则。

各家家主原本还都挺高兴的,儒学被这么一通涮,声望自然会下降,这时候就是抬高他们世家门楣的好时机了。

结果没想到唐晓转头就冲他们这些人来了。

他们一个个脸色变难看,笑不出来,百姓们却笑的开心。

尊祖敬祖正是传统文化,普通百姓有些不能理解那些乱认祖宗的大人物,全都觉得这件事挺好笑的。

这件事的底层逻辑就和儒教一模一样,任何东西都是那些大人物的工具,他们不想着为百姓做实事,而是想着怎么愚弄民众。

可他们忘了一句话。

愚弄民众的人只会成为彻彻底底的小丑。

【我给大家说一说这孔氏一族的谱系吧,其他世家的离谱程度也和这个差不多。】

有人有些诧异,孔子的祖宗不就是商朝王室吗,这已经算是正儿八经的显贵了,还怎么往上追溯呀?

别的不说,年代再久远就没有什么依据了,难不成纯靠编?

【孔氏家谱里说,家族的50世祖是燧人氏,然后接下来就是伏羲、少典、黄帝、少昊等等。

他们这么编,我也不能说是完全瞎编,毕竟燧人氏如果真有其人的话,那他确实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始祖。

但有些东西还是看的我很想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