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蛰伏(1 / 2)

【孔子祖上确实阔过,可这些年来算是一代不如一代。

靠是肯定靠不上老祖了,祖辈这一路从天子到诸侯再到卿大夫最后直接降成了贵族最底层的士。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一个武士,可以算做是力大无穷。

他曾经双手撑住了一个城池的城门,将已经攻入城里的将士放了出来。

这样的力气算是妥妥的猛人了。

叔梁纥很长时间里都在鲁国为官,这个国家正是周公旦的封国。

他有一妻一妾,妻子生了九个女儿,妾生了一个儿子,可惜这个儿子腿脚不好。

可能是想要一个健康的儿子,也可能是看中了孔子生母颜氏的美貌,这俩人就这么在一起了。

孔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70岁,母亲却只有17岁(这里说的是周岁)。

相差这么大年龄的结合,很难说是因为爱情。

所以不少人认为这是野合,孔子很有可能是一个私生子。】

那这身世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有些拿不出手的,那个时代讲究血缘,讲究贵族。

就连秦国的祖宗都被人鄙夷,更何况一个没落人家的孩子,还是这样不光彩的出身。

咦,一些人有些不理解。

这么明显的老牛吃嫩草,要说是因为爱情,那着实不可能。

很大的可能就是孔子母亲的家族为了巴结人家献上了女儿,要说野合可能不是真的,最多也就是妾生子。

这开局,是有些难度在身上的。

【孔子刚刚三岁,他的父亲直接撒手人寰,自己和母亲连带着那残疾的哥哥都被嫡母赶出了家门,三人只能在曲阜阙里相依为命。

孔子的脑子是很聪明,他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也愿意努力,只可惜那个时候的他想学习也学不到。

官学是贵族的私属,身份不够,那是想都不要想。

他只能四处搜集一些残书断篇,慢慢为自己积累学识。

只可惜天不假年,他母亲突然过世了。

他想要把母亲和自己印象模糊的父亲合葬,但却不知道父亲葬在哪里?

没办法,少年郎只能停棺于大街,想让好心人指一条明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好心人总归是出现了。

将父母合葬好之后,父亲的家族也知晓了孔子的存在,算是承认了孔子的身份。

这个时候孔子已经不算是庶民了,而算是士,有了上层社会的入场券。】

还好还好,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童年丧父、少年丧母,唯二的亲人就这么早早的离去,真是不容易。

能认祖归宗就好呀。

普通百姓的思想总归是比较直接,他们一时没想到贵族阶级之间也有三六九等,事情永远不会按照你所想发展的那么顺利。

【有一天,鲁国的大贵族季氏举办宴会,这种宴会只要是贵族都可以进去,少年孔子也想通过这次宴会博得一定的名头,以求以后有一个好的出发点。

他站在门口向家臣介绍自己,只换来了家臣的一个白眼。

家臣说这次的宴会只请士人,不请没落贵族。

这无疑是将少年好不容易鼓足的勇气一下子戳得稀碎。

既然你们不承认我贵族的身份,那当一个普通人也挺好的。

为了活下去他努力工作,什么活都干过,只要他能做的事情,他都会尽力去做,不会也可以学。

攒了一点钱之后,他也逐渐想明白了他将来想干什么事情,大丈夫唯一的理想就是仕途通达,为百姓谋福祉。

既然想好了干什么,那士这个身份,自然算是一个不错的台阶。

他开始积极的与宋国的老家联络,娶了一位来自宋国的妻子,不久就生下了儿子孔鲤。

据说这名字是因为鲁昭公赐了他一条大鲤鱼,他高兴的不行,才给儿子取名为鲤。】

赐鲤鱼这事如果是真的的话,那颇有一层特殊的政治因素啊。

一些人难免想的深一些。

百姓们却高兴着孔子总算是被国君看见了。

【孔子这几年完全没有放弃学习,反而在工作之余学的更加深入,只能说他是一个天才。

在没有名师的情况下纯靠自学,他学会了礼、乐、射、御、书、数,还都算是小有所成。

除了这个方面,他的武力也颇为傲人,和父亲一样,是能“扛住”城门的存在。

大家认知中的孔子是个什么样子呢?】

书生虔诚的说了一句神人。

其余很多人都说,觉得孔庙里的神像应当就是孔子的样子。

百姓们可能会将他想象成一个和蔼的老头,可能有点儿像《西游记》里面的太上老君。

【孔子的身高很高,是名副其实的山东大汉。

换算过来最少得有1米9,在那个年代绝对算是少见的大高个。

他文武双全,道理说不通,打也能打的服你。】

???

有人拿起笔算了算,有人在心中默算,自己的身高按照后世来说究竟有多高?

结果一出来,绝大多数人都泄了气。

他们普遍都是1米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