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章:倪广南南下见杨先生!(2 / 3)

这是属于国产电脑,也是国产的希望。

杨铭现在听到倪广南说起这件事,他想到历史上的连想。

历史上的连想。

在1994年也出现了一条分叉路。

其中,一条是在香江成功上市,而柳传智也是通过这种办法,吞掉了连想大部分股份,逐步从背后控股了连想。

另外一条,那就是柳传智和倪广南的矛盾和分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历史上,倪广南是连想汉卡的发明人,他一直被视为连想高科技的象征。然而,在1994年前后,由于软件系统的升级,汉卡产品在市场上江河日下,对公司的贡献率已经微不足道。倪广南决心为连想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他选中的方向是“芯片”。

当时国际上,芯片技术日新月异,英特尔等公司把持着技术的方向。

如果连想能够在这一领域获得突破,将一举确立其在全球电脑产业中的地位。

倪广南对自己的发现激动不已,他奔波于申城、香江等地,广揽人才,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试图毕其功于一役。

他的这个设想被称为“z国芯”工程,因其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得到z科院和电子工业部的热情支持,z科院和电子工业部甚至承诺由连想牵头,组织有实力的计算机企业一起参与,制订一个国家投资计划。

然而,倪广南的方案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柳传智的反对。

在柳看来,芯片项目风险巨大,非连想现有实力可支撑,z国公司在技术背景、工业基础、资本实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无法改变世界电脑行业的格局。

倪广南“真的就是技术至上,并不清楚整个市场是怎么回事”,因此,柳传智在给倪广南的一封信中明确表明,“我本人不同意仓促上马”。

按他的想法,连想应该加大自主品牌的打造,发挥成本上的优势,实施产业突围。

因此,他任命杨园慶担任新组建的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把微机的整个流程都交给了这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

在他看来,“有了高科技产品,不一定就能卖得出去;只有卖出去,才能有钱”。

就这样,十年连想走到了一个动荡的岔路口。

柳倪关系迅速恶化,倪广南无法克制自己的失望和对柳传智的不理解,很快,连想的每一次工作会议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

这两个对自己的判断都十分自信的领导者根本无法说服对方,柳传智认为倪广南在“胡搅蛮缠”,而倪广南则说,“我永远和你没完”。

他开始向上面控告柳传智作风霸道,进而控告其有严重的经济问题。

这对亲密无间的“双子星座”走到了你死柳传智与倪广南我活的决裂悬崖上,柳传智伤感地对友人说:“不把我打入监狱,他绝不罢手。”

在关系亲密的时期,“柳倪配”曾被媒体津津乐道,柳传智曾说:“有的人像一颗珍珠,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那些珍珠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我想,我就是那条线。”

这个比喻听上去非常生动,但是却存在着“形象上的悖论”:当珍珠串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时,那条线就会不见了,而事实上,“柳线”比任何一颗珍珠都要光彩夺目。

“线与珍珠”的互动与冲突,在柳倪事件上得到了逼真而残酷的演绎。

当时,媒体也观察到了这场平地而起的柳倪风波,它被认为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

这场让所有人都很难堪和痛苦的争吵一直持续了整个下半年,z科院派出工作组进行调查,连想内部几乎所有的高管都站到现实的柳传智一边。

工作组的报告称,“没有发现材料证明柳传智同志存在个人经济问题”,而为了避嫌,香港商人吕谭平也被劝退所持股份。

到1995年年初,胜负渐渐清晰起来,6月30日,连想董事会同意“免去倪广南同志连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对于任何企业战略决策的评估都让人陷入两难,“结果”往往是唯一可以参考的依据。日后证明,柳传智把连想带到了一个新的成长高峰,然而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一直有很多人在固执地争论:如果沿着倪广南的方向走下去,连想乃至z国电脑产业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z国电脑以及家电产业一直在“贸易”、“制造”与“技术”的发展优先次序上摇摆徘徊。

连想跟中官村的所有公司一样,都是靠贸易起家,逐渐形成工业制造能力,进而在技术上寻求进步,而家电业的海尔、长虹及科龙等公司都是从引进生产线起家,然后在市场营销上获得了成功。

因此,“贸工技”和“工贸技”是两大成长模式,其中无一例外的是,技术都是核心能力中最薄弱和滞后的一环。

而当这些企业逐渐壮大,与跨国公司在z国市场上展开正面竞争的时候,技术落后的现状便非常清晰地显现出来。

在此刻,何去何从,敏感又无比关键。在z国企业史上,柳倪之争带有很强的寓意。它展现了中国企业家在面临国际化竞争和技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