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很快就被安排进行训练,和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
期间,杨铭也不再去关心。
但是,他知道或许在他的作用下,罗霖可能比起历史上的叨郎会是更出名。
。。。
1994年。
此时,国内开始流行口服液。
杨铭并不关注,而是在关注另外一件事。
在1993年前后,万可旗下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城市。
万可被批准在香江发行b股。
当时“大陆概念”在香江炙手可热,估计可得4.5亿元港币。
王实踌躇满志。
在筹划会上,香江渣打银行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瞪着很大的眼睛问王实:“王总,你们万可到底是做什么的?”
王实后来说,是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他。他回家拿出计算器好好算了一下账,把万可从1984年到 1994年的贸易盈亏相加,结果得出的数字居然是负数。
他旗下的很多产业看上去都前景美好,而实际上却成长乏力,他也根本没有将之整合壮大的能力。
如果说那位年轻基金经理让王实开始思考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问题,那么,另一个人则用更极端的方式来“教训”他了。
1994年3月30日上午10点30分,鹏城最大的证券公司骏安证券的总经理张国青来到王实的办公室,他只坐了5分钟就离开了。
王实被告知,骏安已经联络了万可的部分股东,准备对万可的经营战略投不信任票,并建议改组董事会,新闻发布会将在两个半小时后召开。
两年前才创办的骏安是一家“深不可测”的证券公司,拥有强大的背景资源。
1993年,它承销万可b股,成本在每股12元,结果推销不力,股票上市价每股只有9元,它手中压了1000万股。
按王实的揣测,张国青此次袭击万可,就是为了炒作改组新闻,拉抬股价,然后乘机出货减亏。
而张国青用来攻击万可的题材就是万可的多元化模式。在已经拟好的《告万可全体股东书中,骏安指责万可的产业结构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管理层的经营重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
作为万可b股的承销商,张国青对万可的经营动态以及王实的多元化反思其实早有耳闻,他的出手可谓击中要害。
这是国内企业史上股东与董事会的第一次直接对抗,因此它被称为“骏万事件”。
被逼到了墙角的王实自然不肯束手就擒,他当即想尽一切办法,先是稳住一部分参与倡议的股东,然后向鹏城交易所提出紧急恳请,以“防止人为操纵股价异动”为理由,要求停牌万可。
在之后的几天内,张国青与王实各显其能、隔空交战,媒体一时沸腾,股票却硬是被停牌了整整4天。
实际上,现在杨铭,帝国集团,还有蛇扣港等都是万可集团的大股东,但是,现在骏安集团很明显是想联合其他股东把王实赶跑,或者是故意炒作万可股票,从中牟利。
但是,王实知道,只要杨爵士一句话,那么万可就没有任何问题。
王实亲自坐车前来浅水湾半山别墅见杨铭。
在花园那里,杨铭见到王实,也听到现在王实说起万可得情况。
在杨铭看来,这样的大战,其实在香江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杨铭认为,在客观上,这也最终迫使万可和王实下决心走专业化的道路。
王实要卖掉了饮料公司、扬声器厂和供电服务公司,而将全部心思放在房地产上。
杨铭就万可事业的战略准则:一是“两个70%原则”,即万可集团70%的盈利必须来自房地产,而城市居民住宅项目又必须在房地产业务中占到70%,这使得万可的主业特征十分清晰;二是“高于25%利润不做的原则”。
在国内市场,房地产业从一开始就是暴利行业,几年前,万可只要一拿到土地批文,就有超过100%的利润,当时的房产界更有“低于40%利润不做”的行规,王实的这个原则让万可规避了高风险,加强了公司适应经济周期的能力,培育了公司的竞争力。
此次,王实过来,杨铭亲自点醒对方,对方只要经营好房地产就行,再涉及到其他行业,营业额看起来好看,实际上利润并不高,反而容易遭到其他人攻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