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9年,12月24日。
阳光普照,无风无云,虽然气温依然有些寒冷,但是站在太阳下,仍然感觉到淡淡的暖意。
这是一个冬日里的难得好天气。
无名山驻地里。
经过了五六天的休养之后,正太军分区的高层们终于完全恢复了状态,继续开始了繁忙的工作。
连同兄弟部队在内数万伤员的治疗休养,各个驻地物资的运输保障、各驻地各村镇的恢复建设、支前群众的薪酬兑现以及晋中战场地区绿化的恢复等等……
一件件工作,一个个任务,让大家忙的几乎是脚不沾地。
不过,各项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找准方向更为重要。
因此,张云在恢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刘长青、邢志国等高层以及各个团级军事干部们,聚在一起商议着后续的工作,群策群力确定着后续的发展计划。
第一个首先要明确的就是----阳泉城,怎么办!
………………
阳泉城,是山西的军事重镇,是正太铁路的交通枢纽,也是连接晋察冀军区和晋冀豫根据的咽喉位置。
作为军事重镇,握住它就可以控制正太铁路,不仅可以极大缩短从平原向晋中和太原地区的运输距离,更可以截断太行与五台山等地区的联系。
也正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太原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抗战初期,鬼子为了占领山西,一路从南向北进攻,进行了沂口会战,另一路则是从东向西,打了娘子关战役,并进占阳泉。
在此次攻防战中,张云亲自率领独立支队,以数千人的伤亡和20万发炮弹为代价,在鬼子大部队动身开战之前,强行击毁并收复阳泉,避免了鬼子中心开花的战略。
直到现在,阳泉城都还是一片废墟。
当然,虽然是废墟,但是却已经很是空旷,砖瓦碎石已经大都不见了。
战斗结束之后,独立支队组织部队抢救受伤的当地百姓,而后附近的百姓们都自发的前来帮忙,然后“顺手”将可用的建材等都搬回了加固自家的房子,或者垒垒猪圈什么的。
…………
认真算起来,这应该是独立支队第二次收复阳泉城。
第一次收复阳泉城是在1939年的9月。当时鬼子第二次对驻地进行大规模进攻,打算四路出击,共同击破驻地,其中一路就是阳泉之敌。
张云当时同样是指挥部队,先行击溃驻守阳泉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占领了该城,并消灭了五千余鬼子,从而使得部队可以专门应对西部方向晋中出击的鬼子部队。
不过,当时考虑到此城的位置极为重要,鬼子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强行占据该城必然会与鬼子持续拉锯作战,同时也不利于张云通过重复“占领”正太铁路缴获钢铁等物资,因此战后张云命令部队放弃了该城。
再后来,就是张云与阳泉驻守部队司令青山一朗的默契配合,使得两方部队一直相安无事,直到此次攻防战发生。
现在,又到了重新抉择的时候了。
是守,还是弃?
………………
之前不考虑守,是因为真的守不住。毕竟太原、石门的鬼子部队可以沿着铁路沿线,源源不断的攻袭过来,不断的袭扰着阳泉周边。
那个时候的独立支队和八路军部队都相对弱小,强行防守必然会导致部队逐步消耗在于鬼子的持续消耗中,不值得守,也守不住。
但现在相比于1939年9月,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此次晋中攻防战,鬼子除了晋中地区外,还从石门集结了数万的部队,持续的侵袭铁路线,结果被丁团长和各部队,以弹性防御的方式完全的挡住,并取得了毙伤日伪军近两万人的精彩战果。
同时,从太原方向向正太铁路进攻的部队,同样被独立支队以及兄弟部队阻挡在正太铁路沿线。鬼子付出了很大代价,仍然没能突破阻击,也就没能重新收复阳泉。
经过此次作战,鬼子部队兵力损失严重,武器装备也损毁遗弃很多,短时间内华北方面军难以恢复元气。
同时,八路军部队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已经可以守住正太铁路的东西两线。
换句话说,张云,或者说八路军部队,已经拥有了控制和防守住阳泉的基本条件。
一旦八路军部队掌握住阳泉城,其好处是巨大的。
首先晋察冀和晋冀豫根据地就可以连成一片,并依靠平辽公路等原本的道路,可以实现从总部到北岳区的物资人员快速流通。
其次,阳泉平定地区周边平原众多,矿场数量也颇多。占据阳泉后,这些平原和矿场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并可以吸纳人口等,进一步增加根据地的发展潜力。
不过,有利就有弊。
掌握阳泉城后,张云就失去了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物资缴获渠道,以后再想大规模重复性“占领”获得缴获,就必须寻找新的思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