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吃瓜(1 / 2)

刘辩感觉自己最近有化身吃瓜大师的倾向。

魏郡太守栗攀真和栗姬同出一族,就牵招汇报给刘辩的消息。

栗氏一族传下的祖训之中,还真有一条——讷言敏行,谨始慎终。

刘辩总算知道栗攀的性格是怎么来的了。

但与另外一只大瓜相比,栗攀的瓜就相形见绌了。

——杨修被杨彪脑袋一热送到董卓手上后,不出意料地被修理得很惨。

而等到杨彪的夫人袁氏归来,发现儿子没了,后又在董卓那儿发现了杨修的惨状,当即就发了飚。

袁氏是袁基、袁术的亲妹妹,杨彪纵是三公,也不敢拿袁氏怎么样,更别说杨彪虽然名字很彪,但实际性格却相对柔软。

于是乎,在袁氏回来后的那几天,杨彪告假了。

刘辩没想到他竟能在此时欣赏到河东狮吼。

等到随驾的董姮听了刘辩说起此桩事,小声问道:“妾观陛下说起此事时似是有所好奇……”

“我不是,我没有!”刘辩当即就是一个否认三连。

他可没有受虐倾向。

不过……

偶尔尝试一下新花样似乎也不是不行。

……

几天之后,行在依旧还在魏郡,帮着刘辩在董卓那里吃瓜的耳目探听到了另外一则大瓜。

——“杨修在劝董卓劝朕重新度田,丈量天下田亩?”

“正是。”牵招恭恭敬敬地答道。

“廷尉卿有何反应?”刘辩问道。

“廷尉卿似乎有些心动。”

刘辩忽然想到了某个戏剧性的一幕——历史上的董卓招人恨,如今董卓要是听了杨修的劝,同样也会招人恨。

属实殊途同归了。

刘辩忽然觉得,董卓的确是一个提出重新度田的合适人选。

倒不是因为董卓可以随时被舍弃,而是一旦董卓得罪了天下的豪族豪强,那么他就可以放心地把董卓放出去——大汉相国的含金量,没有一家豪族豪强能够受得住。

他对牵招说道:“时刻留意此事!若廷尉卿当真有意,及时来报!”

牵招领命而去。

留下刘辩思索着,留在雒阳的卢植曾言,两年为期,他知道其中的原因——重新度田势必会影响粮食产出,刚度过灾年的大汉粮食储备不足。

换句话说,就算董卓有此想法,不说两年,最少也要等到今年下半年南方的稻米丰收。

到时,他就可以顺势而为了。

这数月,董卓等得起吗?

……

“不等了,就是现在!”董卓终于下定了决心。

杨修立马说道:“董公早该下定决心了。”

“老实等我回来!”董卓留下这么一段话后便离开了。

而杨修看着董卓离开的背影,暗自窃喜。

这段时间,董卓在整治杨修,而杨修虽为鱼肉,却不甘心,逮到机会就想着撺掇董卓。

只要董卓有事去忙,就没时间来管他了。

杨修想得很美好,然后……

“董公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我观董公脸色不太好,莫非是没见到陛下?”

杨修心中隐隐有了不详的预感,但他这段时间明确了董卓的功利之心,把握住了董卓想要成为三公的强烈心愿,本不该出意外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他正思索着,却听董卓说道:“德祖,今日给你介绍一长辈,为了请他来教你,我可是花费了好大一人情……你可千万别让我失望。”

杨修心中一慌。

没办法,董卓从来不讲道理,什么介绍一个军中老兵给他认识,他稍有不敬,老兵便当着董卓的面不由分说地将他痛殴了一顿……

此等事情,数不胜数。

他觉得自己在董卓这里受的苦倾尽南山之竹亦难以书写完。

“放心,今天这人不会打你,他是個讲道理的人。”

听了董卓的话,杨修总算松了一口气,只要肯讲道理,那他就是无敌的。

下一秒,杨修就听到董卓喊道:“文和,还不过来吗?”

文和?贾文和?

校事校尉?

听到这个名字,杨修只恨自己手头没一根木棍,不能把自己当场敲晕。

贾诩讲道理,他信了才有鬼,怕不是指鹿为马的道理吧。

……

半个时辰后,候在外面的董卓终于等到了出来的贾诩。

当初他手下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将官,如今已然能和他平起平坐,官秩虽弱但权势较他犹有胜之……每次想起来,难免让董卓唏嘘不已。

董卓不端一点旧日上司的架子,连忙上前问道:“文和,可成了?”

“定下了!杨修会在八月以公车上书,请重新度田。届时,公与之一道即可。”

“至于司空,自有杨修自己去说服,不用公担忧。”

董卓闻言立刻开怀大笑:“多谢文和了,此次事了,我就不计较你拐走我诏狱狱卒之事了。”

贾诩笑着告辞离开。

等送走了贾诩,董卓回头去看杨修。

却见杨修在亭中坐在地上,倚着一处柱子,整个人蜷缩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