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交州(1 / 2)

正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便是诸葛瑾的忧虑所在了。

诸葛瑾知道自己的弟弟读过刘向的文章,弟弟向来聪慧,必然不会忽视这句话。可看着态度坚定的诸葛亮,他没有再多言。

总归现在天子在他们面前一切都好,阿亮虽显得天真却有赤诚之心,又非不知进退的纨绔。

今日这话,倒显得他有些小人之心了。

另一边,刘辩还不知道他已经得到了来自诸葛亮的一张好人卡。

回宫后的他在将推广各类水车的重任结合他的要求托付给尚书台筹划后,一份奏书摆在了他的面前。

朱儁在交趾部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他找出了以士氏为首的多个本地大族豪强与去年苍梧民变千丝万缕的关联。

平心而论,南匈奴单于羌渠对大汉确实忠心耿耿,尤其是在应对鲜卑入寇时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刘辩说不出什么凭本事欠的账凭什么要还这样的无赖话。

“陛下,近两年岁收虽有好转,但过去所欠下的疏漏之处太多。单只论匈奴一方,今岁恢复了旧日的赏赐,往日欠下的钱粮还在账目之上”司农卿袁滂翻来覆去地说着,主旨就一句话推广水车他是绝对赞同的,但要国库出钱是决计没有的。

朝堂又变成了个菜市场。

不过,当太常蔡邕代为提出推广水车一事时,刘辩就马上明白他想岔了,朝臣们并不会因为一個刘弘之死就噤若寒蝉。

可朱符终究不够老成持重,政策施行的有些急了。

交趾部与扬州有些相像,豪族少而人口大族多,本地的大族们本能地不愿意让原本被他们逼到了山林之间的蛮夷们来与他们争夺生存空间就算下山,也该成为他们的佃户奴仆才对!

朱符有想做事的心,但却缺乏了掌控全局的手段。不但本地大族不念他的好,就连被吸引出山的蛮族,因为屯田第一年必然的辛苦,朱符又拿不出钱粮,人心同样不安,更别说其中还有些被强制赶出山林的,心中自然有怨怼。

不然交趾部也不会一直称不了州了,朱儁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随着朱儁高举的屠刀,事情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他起初上任交趾刺史时,带了几位乡人同去,后来这些乡人都成了他麾下属吏。这些人明面上与朱符一条心,背后未尝没有自己的私心。

没错,交州刺史,将交趾刺史部改名交州刺史部,从而使之成为货真价实的大汉十三州之一,这也是朱儁的请求。

这些人受到了朱儁毫不留情的打压。

自汉武帝设立交趾部以来,汉家对交趾部的观感一直是复杂的,放弃是不可能放弃的,但要说多重视,那也没有。

次日的朝会之上,刘辩谈起交趾部之事。

此事顺利的在朝堂之上定下了。

可朝堂之中却很安静,一时之间,根本没人反对。

实际上,朱儁已经在这么做了,他希望朝廷能够选派一位足以主持此间事宜的人担任新的交州刺史。

总不至于现在朝臣们突然变胆小了吧

朱儁认为朱符在苍梧郡做的事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尤其是在他带兵在苍梧郡立过威之后,当地未被波及到的大族大都诚惶诚恐,趁着大兵压境,正是最容易辖制的时候。

刘辩想了想,吩咐道:“去将太傅、尚书仆射、还有几位在官署的侍中都请来。”

在将这一切说明清楚后,朱儁的奏书并未结束交趾部地处偏远,在中原人眼中乃是蛮荒的不毛之地,也是官员贬谪、流亡的去处。

如果有人反对,反对的理由也有道理,刘辩也会考虑一下。

刘辩从这份奏书中看出了朱儁的希望朱儁希望能够留在交趾部继续朱符未完成的事业。

这也是朱儁相信刘辩不会猜忌他有私心,又不知道刘辩究竟需不需要他回京坐镇,所以才不在奏书之中明说。

即便如此,朱符的乡人们担心惹来朱符怀疑,不敢做的太过,不至于激起民变。

但朱儁认为交趾部虽然还能称得上“卑湿”,北人入交趾部依然要冒着风险,可如今的情况比数十上百年前好上太多了,又有在治疗伤寒上已经很有建树的张仲景相助,交趾刺史部其实大有所为。

明明孔融早就回来了啊,边让更是根本没出去,怎么都不说话啊?

刘辩有些疑惑,难道因为他前段时间杀了些人,朝臣们被吓住了?

但不至于啊,且不说刘弘等人罪有应得。桓帝和先帝时可没少杀大臣,死个九卿跟闹着玩似的,根本掀不起多少浪花,那时的朝臣们可敢于直言的不在少数。

刘辩来不及多想,很快,随着廷尉卿董卓出言赞同,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毕竟这样一来朱儁就会和刘虞一样,两种官职相加,虽然没有州牧之名,但天高皇帝远,已然有州牧之实了。

现在倒没有朝臣为士氏喊冤了。

“朕欲改交趾部为交州,使后将军效右将军之事,领交州刺史,众卿以为何如?”刘辩主动开团,摆出一副诚心纳谏的架势。

但奈何朱符无论是组织人手开垦荒地,还是将不服王化的蛮族引下山来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