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刘备回京(1 / 2)

“妾谢过陛下!”

听到蔡琰的话,刘辩从躺椅上坐起,道:“不必多礼。”

又指着身旁的躺椅问道:“可要试上一试?”

蔡琰并不知道她来云台殿见父亲之前蔡邕正在劝谏皇帝,蔡邕自然也不会同她提起政事。

她以为是刘辩昨日听了她说的话,于是乎在今日安排了她与父亲相见。

现在刚见完父亲的她心中满是欢喜。

望着刘辩旁边的躺椅,这种不合礼仪的物什放在过去,以蔡琰的性格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但现在她小心翼翼地学着刘辩的模样,缓缓向后躺去,躺椅与床榻不同,第一次后仰的蔡琰忍不住惊呼了一声。

感受这背后贴合身形的软垫,蔡琰一下子明白刘辩为什么喜欢躺在这上面了。

现在的跪坐虽然有垫在屁股底下的支踵,也有丝制而成的更为柔软的坐囊。

支踵和坐囊虽终究不如有靠背的椅子舒服,但刘辩暂时不愿在这方面横生枝节,习惯了倒也能接受。

两人就这样安静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太阳高高挂起,刘辩才回到了云台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晖依旧在联系扬州的官吏,期间又邀约了陆俊几次。

此前陆俊接到了陆康的回信,这也就意味着刘辩接到了,陆康果然没有辜负刘辩的信任。

但陆俊的事情还得继续做倒也不难,本色出演即可一个缺乏主见,容易被劝说裹挟的人。

鸿胪卿周忠依旧没什么动作,让刘辩难以分辨出他究竟是否知晓其子所为。

转眼之间就来到了六月,刘备率军抵达雒阳。

刘辩虽没亲去迎接,却派了关羽前往。

关羽在雒阳城外等候,心中却思绪万千。

刘备在北海国与陈纪配合,威逼当地豪族拿出钱粮救济百姓,却连和睦乡里的好名声都不给当地豪族留。

在士大夫的眼中,陈纪是名士大儒,但刘备就不一样了,幸进之徒罢了!

自那之后弹劾刘备的奏书就没断过,关羽身为羽林中郎将,率羽林郎驻守东宫,早有耳闻。

关羽回想起当初他前往河内郡时与刘备张飞的交心之言。

未曾想,他还没有找到机会对付豪族,刘备就已经先动手了。

关羽不知道刘备做此决定时考虑到几分兄弟情义,但他相信,总归有自己的原因,否则,刘备大可以将好名声留给当地豪族。

终于,关羽顺着道路望到了远方逐渐升起的旗帜。

再度分别一年有余,思念之情让他不愿在原地等候,策马前迎。

三人再见,都觉得对方变化不小,然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声大笑!

足矣。

关羽笑着说道:“陛下许大兄居家休息两日后再去拜见。”

他们明白,这是皇帝留给他们三兄弟叙旧的时间。

之后刘备上交兵符印绶,关羽一路陪同。

当晚,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待刘备回京第三日,调整好一路疲惫的他才出现在云台殿。

刘辩询问起了在青州剿贼的过程,这些在奏书中写得很简略,刘备皆据实回答,他口才不错,没有添油加醋也能说得跌宕起伏。

待刘备说到一点点蚕食管亥的部众,最后一举击杀管亥时,刘辩拍手叫好:“好一出瓮中捉鳖!”

刘备听不出是什么典故,只当是自己才疏学浅,望文生义倒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之后刘备说起如何利用孙固与陈纪配合之事,这就是奏书中所不能说的了。

听完,刘辩赞赏之余,笑着命人抱出了一个长不到两尺的箱子,放到刘备面前。

刘备一头雾水:“陛下,此中是何物?”

“玄德打开便知。”刘辩强忍着笑意。

刘备疑惑地打开一看,只见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堆奏书。

“这里都是近些时日弹劾玄德的奏书。”

“玄德看着这些奏书,可会后悔在青州的作为?”

刘备斩钉截铁:“不悔!”

“这些奏书朕全没看过,玄德以为该如何处置?有人建议朕追究这些上书之人。”

刘备拜道:“陛下,臣以为不可阻塞言路,焚毁即可。”

“好,就依玄德之言。”

时值六月,右扶风赵融上书,曰:茂陵失火。

灭火后没几日,有吏于屯田之民所住之村中发现玉箱、玉杖,疑似茂陵之物。茂陵有被盗之忧。

武帝的茂陵不是第一次被盗了,实际上,在武帝入葬三年后的昭帝时期,就已经被发现有人盗掘了。还有此后的宣帝时期,以及后来赤眉军的公然盗掘。

这两件事一同出现,不得不让刘辩怀疑背后有没有人捣鬼。

刘辩立马下令赵融与陶谦严查此事。

然没过几日,三辅传来急报,地震,震中右扶风。

刘辩心头一紧。

他赶紧询问起了地震的受灾情况,但急报中并未细说,估计至少也得有一个县的百姓受灾,具体的只能等待接下来的文书。

刘辩一面宣召卢植等人商议救灾方案,一面思索着这场地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