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反驳他。
起初袁术还有几分不解,但随着朝会的进行,他全明白了。
袁隗最初的上书全是政治正确,让人难以驳斥,但现在不同了。
虽然当今天子并未明说要行改革,但在民间,已经有人将校事校尉部的设立称为光熹新政。
此前的三辅屯田以及已经被拿出来讨论可行性方案的荆扬二州屯田也被归为新政的一部分。
新政有弊有利,这便有了讨论的空间。
作为校事部前身的长官,关羽当然要站出来说两句话。
希望借着新政实现心中理想,同时顺便为荀氏增加些影响力的荀爽起身辩驳。
羊续、包括在刚才支持袁隗的黄琬同样持反对意见。
此时同黄琬一样转变立场的人竟还不少。
继续支持袁隗的人更多。
一时间,整个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校事司马伍孚坐立难安,因为坐在他前席的校事校尉贾诩一直没有发言。
共事的过程中,他知道贾诩素有大略,本以为贾诩老神在在的早有打算,他也就没说话。
可等了许久,贾诩依旧没什么动作。
他忍不住问道:“贾公,事涉校事部,公不为我等辩解些什么吗?”
贾诩瞥了伍孚一眼:“伍公想说什么,不必考虑我。”
伍孚见贾诩一副明哲保身的模样,心知指望不上他,遂站出来大呼:“陛下,小吏作乱,正因为有罪未罚,朝廷秉持大义,岂可示弱!此先例一开,天下必然吏治崩坏,臣请罢司徒以安天下!”
随着伍孚提出了新观点,陆续有朝臣认同。
汉室岂有向罪吏妥协的道理?大义的名分在争辩之中过于重要了。只是喊出罢免司徒的就伍孚一人。
未久,袁隗为自己辩解道:“臣所忧虑的,是道德不能行于世间,岂会反对平乱,臣所言俱出于公心,伏唯陛下圣裁。”
这时,沉默已久的卢植起身,朝刘辩拜道:“陛下,整顿吏治是先帝留下的德政,臣以为决不可废除。”
又转身对着群臣呵斥道:“吾受先帝重托,以为太傅,不敢懈怠!今见满朝诸公在此争论,可有人念及青州百姓此刻正受贼人凌辱?空谈误国!司隶校尉、廷尉何在?”
张温与羊续起身应答。
“众朝臣各自归席,今日再有君前失仪者,以不敬论罪。擅发无关之言者,逐出朝堂!”
张、羊二人皆应。
百官各自归席。
这是卢植作为三公以上的上公太傅应有的权威。
后卢植回身对着刘辩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青州旧有黄巾余贼隐匿,今之叛乱,须谨防其与黄巾余贼勾结,当早做对策。”
“青州黄巾屡剿不止,郡兵未必堪用,宜遣军乘船沿大河而下,直抵青州平叛。”
“为防止各郡国罪吏有效仿青州者,其为首者当诛三族,不得赦!”
“其附从者,当效前事,围而后降者不得赦。”
“各州郡刺史、二千石,当对治下速查速报,迟者以纵避论罪。”
等到卢植说完,刘辩道:“就依太傅之言。诸卿可有什么要说的?”
朱儁拜道:“昔日先帝东巡河间国,中有青州黄巾作乱,乃罢青州刺史赵琰。后臣入青州平乱,得见刺史焦和乃不知兵之人。”
在定下青州叛乱的解决方案后,朝会也就顺势而散。
刘辩先行离开后,马日磾拦住了卢植,质问道:“小吏最容易胁迫百姓,子干如此做,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丧生。”
“但也能救下更多百姓!”卢植正要去追刘辩,但马日磾拉着他不放。
卢植一阵无奈,马日磾不懂,今日他若不表现地激进些,只怕皇帝会更激进。
但他不好直说,又道:“整顿吏治,绝不能停,这更是为了天下百姓!”
说罢,拉着马日磾的手,追刘辩去了。
朝会结束后,回云台殿的路上,张让与刘辩同仇敌忾“袁隗还是陛下亲自拜为司徒的,而今竟敢反对陛下的政令,真是不知恩义!”
“是啊,父皇在时,他敢做这种事吗?”
刘辩如何不明白,如果把当初关羽带人做的事放到现在,同样会引来反扑。
而当时之所以很顺利,只因当时宪帝还在。
张让看到刘辩对袁隗的不满溢于言表,继续道:“袁隗今日竟敢孩视陛下,可见缺了为臣子的敬畏之心,他日袁隗什么事干不出来!陛下不可小视啊!”
“臣愿为陛下分忧!”
“还不是时候!”刘辩早就听出张让想趁此机会对袁隗下手,但他没有戳破这一点。
“唯!”听到皇帝没有拒绝,张让心中兴奋不已。
他期盼着袁隗再接再厉。
这样,新朝他要收拾的第一个人就是三公之一的袁隗。用袁隗来告诉那些士人们,他张让又回来了!
“陛下,臣是否要叮嘱贾校尉,多关注司徒府的动静?”
“让他谨慎些,别被袁隗反过来利用了。”
“陛下!”卢植终于在刘辩走进威兴门之间追了上来。
然后当着张让的面谏言道:“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