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第161章 耳目(1 / 2)

第161章耳目

将重修律法的官员名单留待朝会之后决定后,刘辩陆续接到了许多奏书。

而太尉马日磾近水楼台,也提出了他的主张“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德礼为主,刑罚为辅。精简律法条文,减轻刑罚”

很符合以经文解释律法的时代背景。

眼见着这么多公卿大臣上赶着来,刘辩反而不急了,觉得不如趁此机会搞些事情。

反正新汉律也不是一两天就能修成的。

贾诩在雒阳的情报网虽铺了出去,但其部下实际上的编制没有变化,他们从属的原本的车骑将军部曲早就该撤销了,只是如今还以这种方式暂时存在着。

至于那些贾诩在原本的基础上新增的人员,还属于编制中的黑户。

在罢西园礼钱后,原本宪帝设立的位于西园的万金堂还有存钱,刘辩没有将其废止。虽没了卖官的进项,可抄家的进项是一直在的。

刘辩将之留作为私房钱,这些钱支取起来可方便多了。少府的钱粮虽实际上归名义上同在少府之下的中常侍掌管,但毕竟还有少府及属吏监察账目。

贾诩的额外支出,用的便是这里的钱。

刘辩暂时还没有将之公之于众的打算,只是原车骑将军部曲的确得换个说法了。

贾诩的人也能假托这一府台行事。

要做此事,仍旧避不开尚书台。

但这次,卢植他们就劝不住刘辩了。

关羽带着这些人所作出的功绩有目共睹。

吸取了之前的建议,刘辩先是轻松地取得了何苗的同意,随后他找上了卢植,准备逐个击破。

如果可以,刘辩还是希望能群策群力的。

尤其是太傅卢植,刘辩希望能与他力往一处使。

然后他就发现卢植早有准备“陛下,此部可归于御史台之下。”

刘辩当即拒绝:“御史台在宫外设立的受事御史所受之事远不如南市之亭,分设两处,百姓有冤也能多一条门路。”

卢植原本只是尝试一下,见刘辩态度果决,并未再坚持。

早前关羽做出成就后他就知道会有此日,遂郑重向刘辩拜道:“陛下定要另立新部,臣本不应有异议,只有数言,想谏于陛下。”

刘辩没想到卢植态度骤然转变了,他回礼后答道:“卢师请说。”

“陛下所设此部,当效仿关云长在时,只闻罪查案,定罪判刑交予有司,不应如绣衣使者般持节独断擅行。”

刘辩答道:“卢师放心,其部职责当与去岁同,我不会让绣衣使者的再现的。”

贾诩带人探听消息也是闻罪的一环嘛!只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

而且绣衣使者的名声太差了,持节而行,权力也过于大了。

至于刑狱审判的权力,起码之前关羽和张温、羊续配合的挺好,是符合时宜的,而且如今重大案件派宦官监督也是常事。

如果到了必须大兴刑狱的时候,那就是十常侍出动的时候了。

卢植继续说道:“其部长吏,当选廉正节义之士充任,而不可使宦官为止。”

刘辩点了点头,张让只是协助贾诩而已,还是要以贾诩为主的。

十常侍还有别的事要干。

答应了这两点,卢植不再有异议,还帮刘辩出了主意。

“陛下可将此部曲重编为一校尉部,可将其置于三公九卿之下,效仿尚书台、御史台,归于少府之下,实则不受少府管辖。抑或如西园军一般独立一部,如此,便在钱粮账目上缺乏少府监管。”

刘辩看似犹豫实则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之后,刘辩带着答应卢植的两个条件找上了马日磾。

半推半就之下,也没有反对。

刘辩原本还准备拿重修律法的事诱惑一下,而今见省了这一步,也就顺势不提了。

水到渠成。

但在此部叫什么名字上,刘辩稍稍犹豫,他最熟悉的当然是锦衣卫了,但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绣衣使者,锦衣也不符合这些部曲的作风。

他想来想去,干脆偷了曹操的校事,以之为校事校尉部。

侍中贾诩迁为校事校尉,比二千石,以倍受关羽称赞的伍孚为副。

伍孚正直不畏权贵,在明面上行巡查之事,贾诩则明暗兼顾。后续更加完善的架构可以慢慢调整。

于此同时,被卢植忌惮的十常侍们,则再一次修改好了的他们为了针对地方官吏而设下的章程。

待章程差不多了,便有了一个问题,人手从哪来。

十常侍当然倾向于西园军。

但刘辩可不愿意。

蹇硕因其性格,和十常侍并非那般亲密。作为宪帝给他留下的可信之臣,刘辩愿意保留蹇硕在西园军中的地位,充当西园军中的“北军中候”,监察军队。

但宫内宫外的宦官就别搀和在一起了。

对于人手,刘辩想到的是董重。董重自从向刘辩表过忠心之后,一直很安分。

他一提,赵忠等人就明白了,效车骑将军部曲故事嘛!

但在办事之前,刘辩觉得应该给董重安排一个他信得过的军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