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赌约(1 / 2)

“辩儿怎么看待大将军的奏书?”

面对灵帝的询问,刘辩答道:“我并未接触过那些人,但父皇为我安排了卢师,卢师尽职尽责,我想不到还会有谁能做得更好。”

灵帝轻轻点了点头。

刘辩又道:“我突然想起父皇前几日的教导,听说大将军好听信从事袁绍的话,现在这份名单上把太常袁隗排在了第一位,只怕也是夹杂了许多私心吧!”

灵帝嗤笑:“以袁隗四世三公的名望,倒也勉强配得上。”

又问道:“辩儿不喜经义?”

刘辩心头一喜,心想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用再频繁去东观了?忙回答说:“儿私以为圣人留下诗书经典,是为了传道明理。要是已经知晓圣贤留下的道理,又何必对那些字句追求甚解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文章中获得的道理再多,若不用于践行,终究是虚的。所谓活学活用,正是此理。”

“这些想法是史子眇教你的?”

刘辩颔首:“有他言传身教的缘故,也有我自己平日里的思索。”

“可惜自你入宫后史子眇便云游去了,不知所踪,否则定要重重赏赐。”灵帝一脸可惜的神情,转而又说,“许久没考校你的功课了,不知伱书法有没有进步几分,再写篇大字让朕瞧瞧。”

灵帝没说让刘辩些什么,刘辩索性写起了孝经,无论如何这是不会出错的,待写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被灵帝叫停。

张让小心谨慎地将纸托到灵帝面前,灵帝看着刘辩写的内容,笑骂道:“你还真会活学活用!”

刘辩笑而不语,灵帝虽说私生活很是荒诞,政治上也有昏庸之举,但刘辩同他相处时间久了,反而愈加轻松起来。

灵帝评判道:“比起去岁,当真是天壤之别。”

又命张让去取出刘辩去年刚开始跟随梁鹄练字时写下的字帖,让刘辩自己两相对比。

刘辩属实没想到灵帝会留着去年的字帖,甚至现在还记得。

不过,还真别说,看着自己以前的字,刘辩真真体会了一遍什么叫做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看完刘辩的书法,也就不再提何进的奏书了。

对刘辩来说,可惜的是灵帝也没提他以后不用去东观读书的事。

闲聊一阵之后,灵帝忽然又提起何苗:“朕见你同车骑将军比大将军更亲近些,前几日还让车骑将军替你举荐了个士人?”

“是啊!”刘辩承认地很干脆。

他对灵帝说了一遍荀彧的婚姻,总结道:“由此可见,其不是沽名钓誉之辈。”

灵帝听完笑道:“你这角度倒是刁钻。”

“见微知著嘛!”

“待这个荀彧到了雒阳,朕便要看一看他是否真的表里如一。”

“若是,又如何?”

“辩儿想要与朕赌一赌?”

“固所愿也。”

“若他当真表里如一,朕便应允你一件事,可他若不是,你待如何?”

“我也应允父皇一件事!”

“好,好!”灵帝抚掌而笑,交待一旁的张让,“你要多想些考校的办法,试探出那荀彧的本性!”

张让连连称是。

正说话间,有内侍来报,永乐宫的孙璋带着董侯来了。

大约是刘辩逐渐让董太后有了危机感,过去刘协一般一两日、有时或是两三日拜见一回灵帝。

近些时日董太后不知从哪听说刘辩已经每日都到玉堂殿去处理政务,便也让孙璋天天带着刘协过来。

好在刘协乖巧聪慧,不是那种惯会扰人清净的熊孩子。

他的存在对正常处理奏书公文的影响很小,灵帝也没有让刚刚进学的刘协接触奏书公文的念头,刘辩也就无所谓了。

刘辩与刘协都因此对彼此熟悉了不少。

其实,连刘辩这个当事人都明白现在的刘协很难威胁到他的地位,偏偏董太后始终拎不清。

刘协进来后,问起灵帝因何事而笑,灵帝便说起来与刘辩的赌约。

说完灵帝问刘协:“协儿认为父皇与你阿兄的赌约谁能赢。”

刘协眨眨眼:“父皇,我也能加入吗?”

灵帝道:“你先说说你站谁那一边。”

“我站在阿兄这边。”

灵帝笑着应允了下来,并问起刘协为何做此选择。

刘协答道:“我也说不上来原因,总觉得阿兄看起来胜算大一些。”

刘辩摇头,道:“倒不是因为胜算的缘故,只不过我觉得父皇舍不得让我去做我力所不能及之事,所谓赢了血赚,输了不亏,此时不赌,更待何时?”

刘协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说起来,何进的奏书掀起的风波并非随便就能平息的,自灵帝在黄巾之乱时解除了党锢,党人原本就不弱的声音愈发大了起来。原本在杨党、杨望的贪腐问题上没发声的中立官员这次有很多都坐不住了。

不针对宦官可以说是吸取杨震的教训,留有用之身,但不欢迎这些当世典范来雒阳?这就是道德问题了,这么多年修身修到哪里去啦!还是不是儒家君子啦!

这份汇聚起来的声音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