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叶家日常(1 / 2)

金银花花苞众多,生长时间和开花时间不是完全一样的。

第一天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金银花是能摘下来的,剩下的都还比较小,有的过几日才能摘,有的才刚刚长出来。

金银花不是一两天就能摘完的,而是要分批次慢慢采摘。

叶老爷子打算每三天去带人上山采摘一次金银花,这样既不耽搁田里的活,也不影响采摘金银花。

太阳从东边慢慢升起,又从西边缓缓落下,就这样过去了。

太阳落到半山腰时,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就催促着还在拼命采金银花的人赶紧过来称重,晚上山里不安全。

劳累了一天,赶紧回去吃饭才是正事。

勤劳的人们依依不舍地走下了山,最后拿着用金银花换来的铜板高高兴兴地回家。

每户人家早上拿到了用金银花用换的钱,下午个个就跟喝了参汤一样,眼不酸腿不累一个比一个勤快。

一天下来,最少的一家也摘了八十多斤的金银花,多的甚至有100多斤的。

一天下来,叶老爷子和叶老太太一共了400多斤的新鲜金银花。

可以摘的金银花都差不多都摘下来了,剩下的要过两天才能摘。

叶老爷子和过来摘金银花的人家已经说好了,三天后再过来摘第二茬的金银花。

夏天的太阳非常毒辣,金银花晒上两日就已经干透了。

第一茬的金银花刚晒好,叶父就马上带着金银花去到县里。

县里有好几家药铺,金银花现在刚开始采摘,叶父想趁早把金银花卖到县里的其他药铺。

第一茬晒干的金银花有260斤左右,叶父算过了,小后山的金银花估计有1200斤左右。

叶父和药铺签的协议是收1000斤的金银花,多出来的200多斤,叶父打算按零售价卖给县里的其他药铺。

叶父找的第一家药铺只要了40斤的金银花,第二家要大一些的药铺收了60斤的金银花。

快走到第三家药铺的时候,叶父看到村长的小儿子叶夏阳正往药铺搬金银花。

县里的药铺就那么几家,有一家已经跟叶父签了协议,另外两家叶父已经去过了,第四家药铺晚了一步。

叶父没必要在县里浪费时间,干脆出了县城,带着剩下的一百多斤金银花来到月牙镇。

月牙镇比洛河镇要大一些,而且镇上有两家比较大的药铺,天气越来越热了,肯定需要大量的金银花。

叶父运气不错,两家药铺都大量收金银花,每家药铺各收50斤,一下子就卖出去了100斤的金银花。

今天已经卖了200斤的金银花,剩下的几十斤叶父不打算卖了。趁还有一点时间,叶父又去了一趟靠山村。

叶父在出镇子的路上碰到一辆驴车,赶驴车的正是大山村的杨大娃,杨大娃来月牙镇也是打算卖金银花的,可惜晚了一步。

两人擦肩而过,谁也没有认出对方来。

叶父上次在靠山村收的30多张皮子,只够做一件半的兔皮大衣,另外的半件还没皮子继续做呢,正好收点皮子回来继续做兔皮大衣。

叶父这次运气不错,除了兔皮还有几张狼皮,就是狼皮上面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破损。

不过也可以理解,遇上狼这种猛兽,能保命就不错了,哪还能顾得上这么多。

叶父也不是第一次过来收皮子了,自从在山里村见识过好皮子,靠山村皮子的价格已经被叶父砍下来了不少。

相对完好一些的狼皮一两银子一张,损坏多的800文钱一张,白色的兔皮和灰色的兔皮,每张比之前各降了3文钱。

这次叶父在靠山村收了4张狼皮和32张兔皮。

收了兔皮,叶父又在村子里收了一些叶东林摆摊用得上的东西。

过年以来,叶父不是忙着卖冬笋、卖野菜就是卖山货,已经许久没有去做货郎卖货了。之前常去的村子早已经被其他货郎瓜分了地盘。

叶父赶着回家的时候叶母正在做紫苏田螺和红烧泥鳅。

田螺就是抓鱼那天捡回来的,而泥鳅则是挖池底的淤泥时抓的。

叶青青将田螺一个个刷干净,然后叶老太太用锋利的石头将田螺的尾巴砸掉。

叶母从油罐里挖了一点猪油出来,将调料爆香,然后将田螺下锅爆炒,炒出香味后加水没过田螺,再大火猛煮,收汁时加上一把紫苏,再淋一点米酒增香去腥,香喷喷的紫苏田螺就做好了。

烧泥鳅的做法其实和紫苏田螺差不多,只是少了一把紫苏。

其实按叶母说,只要调料用得好,鞋底也能煮出卤肉的味道。

叶母刚做好饭,张屠户又来叶家看猪了。

“叶婶子,你家的这几头大肥猪可不得了,起码有230多斤,我就从来没见过这么肥的猪。”

叶老太太看着张屠户笑成花的糙脸简直没眼看了,“这几头猪是时候出栏了吧?再继续养着养也不会再长肉了。”

这6头大肥猪实在是太能吃了,再不出栏叶老太太都担心家里的红薯要被吃完了。

“我现在先抓一只回去,后面我每隔两三天过来抓一只,这猪这么肥指定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