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间章 波罗的海沿岸二三事(1 / 1)

(本章内容:波三小不得不说的历史故事,主角并不出现,更接近科普,大家选择性观看。)

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是苏德之间历史固有问题含量最高的地区,有着远比“毫无波兰”事件更为复杂的多层次斗争,因此在体会“巴巴罗萨”北线行动时,这些特色也是必须品尝的。

立陶宛,波三小中首个建立的国家,在13世纪面临普鲁士人(条顿骑士团)的十字军东征威胁时,和波兰联合建立了波兰-立陶宛联邦一度国力强盛(祖上阔过)。

但是在成功打败条顿骑士团之后(15世纪),立陶宛的闹事血统就开始发挥了作用,立陶宛-波兰之间的盟约被众多立陶宛贵族认为不在必要,如果不是莫斯科公国的强势崛起,立陶宛-波兰联合很可能提前数世纪结束。

然后历史就到达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时刻(1772年),立陶宛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

拉脱维亚,有着和立陶宛相似的原始居民,但是不同于立陶宛,拉脱维亚拒绝了基督教化。

又因为地形隔绝和天然海港优势,一度成为了汉萨同盟(独立城市间的贸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服教化加上金钱诱惑,这使得拉脱维亚遭到了更猛烈的德意志十字军修会攻击,不仅仅是条顿骑士团,众多德意志小国乃至西欧的王国,都曾派遣王子一类的成员,加入打击拉脱维亚的宝剑骑士团。

(宝剑骑士团,更像玩不起大十字军东征的小领主们的抢劫联合体,在立陶宛比较能打情况下,选择了拉脱维亚作为目标)

不过这些“菜鸟”骑士最终还是败给了当地“土着”(1236年),被迫事实上成为了条顿骑士团分支,拉脱维亚至此,真正成为了普鲁士人的立陶宛代餐。

最终在条顿骑士团衰落后,拉脱维亚先被立陶宛和瑞典分割,然后在第一次瓜分波兰时(1772年),同样被俄罗斯帝国吞并。

…………

爱沙尼亚的原始成分不同前两个国家,而是和俄国的另一个世仇芬兰更为接近。

但是也因为这一点,爱沙尼亚在基督化的过程中,不止受到了普鲁士、俄罗斯的影响,还有丹麦(又一个祖上阔过的)的影响。

三方势力的影响,加上在三国中最为“偏僻使得当地“土着”成了各种力量争夺权利的炮灰。

于是爱沙尼亚的控制权在丹麦、宝剑骑士、瑞典(还是祖上阔过)、俄罗斯之间流转,但最终落脚于俄国。

…………

在前述历史因素影响下,使得三国在进入近代的民族主义萌芽期时有着一定区别。

立陶宛和波兰的亲近,加上对于俄德的世仇,让他们独立于俄德之间的想法最为强烈,这也使得当地人在最初的时候接近平等的恨着俄德。

而爱、拉两国,由于传承下来的地主,大多来自德意志民族(来自宝剑骑士团)或者北欧(丹麦瑞典影响)的外来户,而这些人又在后台倒塌之后,积极充当俄国人的狗(典型的外国人之间做交易,本国人吃亏),使得当地人酝酿了仇俄情绪基础。

再加上作者君捋不顺的,天主教基督教各种分支之间的爱恨纠葛,造成的三国在近代化过程差异(教会是欧洲近代文化教育的主力),也使得三国在俄罗斯帝国式微之后,三国民族主义制造的事端也有所区别。

由于近乎平等的仇视俄德,立陶宛的民间民族主义者,在俄罗斯帝国开始衰落时,产生的闹事行为较为稀少,鼓吹起的仇俄情绪并不多。

不过这些行动也使得原本平等的对俄德两国的仇恨,开始出现了更加仇恨俄国的倾向。

而充满对俄仇恨的爱、拉两国,民族主义者,则乘着两国统治阶级替俄国剥削国民的东风,在俄罗斯帝国开始衰落时,制造了大量流血冲突,使得一战开打前,两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就已经脱离了沙俄控制,两国对俄的仇恨继续加深。

综上,虽然三国近代民族主义萌芽的基础各不相同,民族主义者的行动也各不相同,但却由于三国此时事实上被俄国统治,民族主义运动让三国最终殊途同归的,积累了对于俄国的不同程度仇恨。

…………

一战的纠葛既给三国对俄仇恨加上了新的砝码,也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一战中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被德军占领,而爱沙尼亚也在苏俄替代沙俄之后的妥协条约(《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条约》苏俄为了获得和白军开战的资本,向同盟国“投降”的条约)中被割让给德国。

这一情况,即加强了德意志在三国的影响力(三国被德国傀儡化,也刷了一波仇恨,但是时间短没有恨俄国恨的厉害),又给了苏俄之后对夺回三国土地的“借口”。

最终一战结束,德皇退位,德意志帝国崩溃,苏俄发动了称为“苏维埃西方攻势”的行动,重新控制三国。但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为苏俄,在当地又刷了一波仇恨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