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都去捡豆子了,现在肯定没办法让她考验,张秀花只能约晚上。
周盼娣和李小英也不着急,点头答应了。
又一个知青将粮食放上车,三人就推着板车往知青点的方向而去。
张秀花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离村里只有一点距离,但也不太远。走过去也就几百米。从远处看,外面围着一层土坯墙,里面盖着几间土坯房和瓦顶。墙面上用红油漆刷着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门前也有打谷场,面积比他们村的要小很多。
只从外面看,张秀花也能猜出知青的日子不好过。难怪周盼娣从未提过自己下乡的事情。
她正看得入迷,李建国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还剩下最后一袋粮食。张秀花可以坐到后面。
到了中午,孩子们都回来了。
张秀花把补课的事情与继东说了,重点是给继东直接上二年级。
“你这么聪明,我觉得直接上二年级比较好。”张秀花可是继东有多聪慧的。早一年上学就早一年出来工作。到时候机遇也会不一样。
李建国觉得她有点拔苗助长,“继东什么都没学,你就让他直接上二年级,他肯定跟不上。回头孩子再厌学。”
说起这事,他就揉了揉有才的脑袋,“这孩子就不怎么爱上学。”
张秀花有些迟疑,她光想着继东未来发展,倒是忽略了这点,于是问继东,“你觉得呢?你想直接上二年级,还是一年级?如果你想上二年级,我可以找知青过来给你补习功课。你要努力学习才能跟得上。如果真的跟不上,回头再去一年级。先试试。”
继东低头想了想,“那就上二年级吧。”
张秀花揉揉他脑袋,“那从今天开始,你就不能跟其他人捡豆子,不能玩。你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学习,你能做到吗?”
继东几乎没有多想,“能!”
吃完饭,李建国就为两个孩子上学的事找到学校。
学校就在周家屯,每学期的学杂费是一块五,书本费另算,价格倒是不贵,每本四毛钱。
不过现在肯定是没书了,李建国就从村里高年级念书的孩子借走三套书籍。
现在是农忙时节,学校老师也要下地挣工分,所以孩子们自然也都放假了。
十月十号正式开学。还有半个月,宝林应该能跟得上。继东就有点危险了。那孩子是比平常孩子聪明,但是他也没有天才到半个月就学了别人一年多的内容。
可孩子自己乐意,秀花也随孩子,李建国也不好说什么。
将书拿回家,继东和宝林也没嫌书旧,爱惜地摸了摸。
有才指着两人大乐,“以后你们的苦日子来了。上课要是不好好学习,老师会打手心的。”
这时候的老师都很尽心,而且家长也不会因为老师体罚,就去学校找老师。
作业没写罚站都算轻的,严重的会打打腿肚子、打手心。
宝林听他这么说,有点害怕。
张秀花摸摸她脑袋,“不会的。只要你好好上课,老师会很喜欢你。”
继东没将有才的话放在心上。
等晚上,周盼娣和李小英过来上课。
两个孩子是真的一点基础都没有。
不过两个孩子学习的热忱却比其他孩子高,并不像其他家,孩子是被父母逼着念书。
周盼娣和李小英决定教他们。
于是两人分工,周盼娣负责教继东,李小英教宝林。
两人以前也没教过书。教书方法就有点照本宣科的意思。
周盼娣教书要细心,李小英没什么耐心,而且喜欢八卦,宝林跟她很有话聊,两人课没上多少,倒是把村里的各种八卦说了不少。
张秀花在外面听了一耳朵,轻声咳了咳,李小英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是来上课的。
因为这个插曲,上完课出来时,李小英脸都是红的。
看着张秀花,有些不好意思,“我今天的课就不算在内了。”
张秀花不在乎钱的事情,她在乎的是耽误上课,于是她提议两人换换。
继东性子闷,如果李小英上课,或许可以互补。
李小英有些迟疑,“我学习没有盼娣好。”
她看得出来,张秀花一开始想找的人是周盼娣。宝林只是缺了一个月的课,补上半个月估计也就能跟上了。继东差了一年多的课,怎么也得补一冬。她和周盼娣是朋友,总不好抢对方机会。
张秀花却坚持让她教,“没事。我又不是让你教他高中。小学知识,你应该没问题吧?”
她又看向周盼娣,“宝林缺的课是少,不过她性子有点跳脱,而且我怕她三分钟热度,所以希望你提前教她,这样上课时,她会更自信。”
宝林的智商比不上继东。尤其上辈子宝林学习成绩很差,两门课都不及格。一次没考好,她就大受打击,后来成绩越来越差。最后连小学都没毕业就辍学在家。
这辈子她想让宝林喜欢学习。就得增长她的自信。
周盼娣点头答应了,“行,我帮她梳理知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