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买粮食(1 / 2)

摘花生这活的确很轻快,张秀花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就是手有点酸。但是也没办法。秋收呢,家家户户都在忙,哪有清闲人。

但是这样轻快的日子却太短了。第七天,花生没了。

村里开始组织人手掰玉米,这个活计是张秀花从小最不爱干的。因为掰玉米时,那玉米叶刮到脸上,嘶嘶疼。而且玉米絮掉到脖子里也会很痒。

于是她果断继续挣她的七工分--锤黄豆。

晒好的黄豆杆要用木棍捶一遍,让豆子全部炸开。

这个活计是可以偷懒的。张秀花捶累了之后,她就站起来用脚踩。

当然也有人用碾子,但是那个太重了,她没那么大力气,果断放弃。

捶完黄豆杆,就是晒黄豆,这个活计只有上了年纪的大娘才能干。

张秀花这种年轻媳妇轮不到。

接下来就是她最痛苦的活计,撕玉米皮,剥玉米。

撕玉米皮还好些。最辛苦的是剥玉米粒。要知道这时候没有机器,只能手剥。

用剪刀把玉米棒划两行,然后开始剥。只剥了两天,她手上就磨掉一层皮。轻轻碰一下就疼得厉害。

她实在受不了了,就从空间翻出以前买的五指手套。这是冬天戴的,还有点旧。

但是就是这么一双平平无奇的手套,却引来许多村民围观。

“哎呀,这手套是机器织的吧?这针线也太齐整了。”

“这么好的毛线用来织手套,也太浪费了。有这个钱还不如买毛衣呢。”

“这手套哪买的?要多少钱?”

张秀花只能讪笑着解释,“以前买的。花了一两毛线票,多少钱我不记得了。”

她怕说多了,大娘说她败家,说少了,这些人也想去买。也不知道七十年代卖不卖这种手套。

大娘啧啧感叹,“一两毛线只有一双手套?太亏了。”

“我们家年年攒毛线,也只攒了一斤八两,今年再攒三两,就能给孩子他爹织一件毛衣了。”

这年头想要个毛衣就得攒着票。家家户户都是节省着过日子。

张秀花心中一动。想着自己可以将空间里的钱变现。回头她可以拿钱买房。

不过她不能在村里卖毛线。一来是怕有人眼红,二是怕对方举报她倒买倒卖,回头再出了事。

她一连剥了五天玉米,哪怕戴着手套也还是疼。到了第六天,下雨了。

大队干部组织人手将粮食全部堆进粮仓。

今天年景算好的,秋收快结束才下雨,没有糟蹋粮食。

大队干部开始算工分。等雨停了,就给大家分粮食。

玉米倒是不着急全部剥成粒。回头分粮食时,家家户户分苞米,回头自己拿回家剥,还能留下玉米芯烧火,一举两得。

下了雨,李建国也不能闲着。他先是上山伐根木头,运到木工家,请对方帮忙做张桌子,又是去队里商量买粮的事。

他们家以前只有孩子挣工分,而且还很少,肯定分不到多少粮。但是他也不能让媳妇孩子饿肚子,花钱买粮就是最好的办法。

队里经过商议后,答应让他买粮。

李建国出去,张秀花就在家琢磨吃食。

她拿三个苹果出来,几个孩子都乐开了花。

别看苏省那边产苹果,但是宝林、继东和继林却没吃过几回。苹果那可是水果,多金贵的东西,他们粮食都不够吃,怎么可能舍得花钱买这种不禁吃不禁喝的水果。

张秀花拿出来,几个孩子围着她转。

“这个苹果好红啊。一定好吃。”有才说话时眼睛一直盯着苹果,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其他几个孩子也是。要说最无知无觉的还要数珠珠,她不认识这东西。更不知道它好吃。

张秀花将苹果一切为二,就成了六份。然后按照他们最近表现,依次选,“有才这几天捡的豆子,挣的工分最多。他当仁不让先选。”

有才咧着嘴,笑得眉眼眯成一条缝,选了最大的一半。

“第二是继东。”

继东看看她,又看看苹果,最终选了个第二小的。

张秀花有些疑惑,这孩子怎么选小的?

不过她没说什么,继续让其他人选。

其他孩子都选最大的。

直到最后一个,珠珠年纪太小,她就用勺子剐了点苹果瓤喂到她嘴里,孩子年纪小,肠胃小,不能吃太多。剩下的苹果留着自己吃。

继东见她不吃,忙把自己那份一切为二,拿一半给她。

张秀花失笑,“不用了。姑姑还有一个苹果,要留着跟姑父一块吃。你自己吃吧。”

继东点点头,这才大口大口吃起来。他吃东西的速度比有才还快。几乎是狼吞虎咽,一眨眼就吃没了。生怕被人抢似的。

张秀花猜到他以前在养父母家可能经常被人抢走食物,所以才害怕食物被抢,也没说什么,只让他慢慢吃,“吃太快,胃会受不了。将来会得病的。”

继东小大人似地点点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建国终于回来。这时候家里也没有雨伞,他额头顶着尿素袋子。尿素袋子折个角进去,可以弄成斗篷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