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潘家园的前身(1 / 2)

离王枫住的旅馆不远就有两个大众浴池一个是西四浴池一個是新街口浴池。

西四浴池设备好一点儿。

国人爱洗澡,京城人更甚之。

近代澡堂业的创始者是薄夫人,始于光绪年间,除洗浴之外,还经营茶水,理发,修脚,治脚气等。

起初只招待男客,设备简陋,没柜子,只有竹筐存放。

衣服筐口系着竹排标明号码。

客人还不得久待磨蹭时间,否则掌柜的就要喊了“洗的洗亮的亮,不洗不亮穿衣裳,洗澡别打盹,摔了腰和腿,买张膏药贴,洗澡不够本儿。”

起初王枫还很不适应都光着屁股钟摆在那里晃来晃去,池子的水温也是有些受不了。

几个老头儿把手巾板往脸上一盖,只露出脖子脑袋和胸口,皮肤红的和煮熟了的大虾似的还直喊舒坦。

王枫一咬牙也钻进去,强忍着没到两分钟就受不了了,跑了出来,几个老头乐的那叫一个肆无忌惮。

太丢人了冲完洗干净身上的泡沫,立马走人!

也没翻多少书就眼皮直打架,真不是念书的料啊,一看就困这叫什么事儿啊!

不矫情困了睡觉,一觉醒来快四点了。

刷牙洗脸下楼来到路边不到十分钟来了辆面的,“师傅去华威桥和京劲松桥附近的那个古玩旧货地摊儿知道吗?”

“知道!”司机师傅说话简洁干脆,没显示出燕京侃爷范儿。

要说华北最大的古玩旧货市场首先大家一定会说是潘家园旧货市场。

但潘家园旧货市场是最老的市场吗?

关于燕京的老旧货市场,一共有三种说法,一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丽泽路与凉水河交叉的花鸟鱼虫市场。

或许才是解放后最早的市场,还有一种说法,燕京城里最老的旧货市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宣武工厂。

还有一种到目前为止,最准确的说法,就是位于燕京天桥西边的福长街市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资料考证一下。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潘家园市场还并没有出现,那个时候潘家园还是一大片的居民区,也不叫潘家园。

那个时候的潘家园还被称为潘家窑。

但叫了没有多久,人们就觉得不雅,因为老燕京人通常将妓院叫“窑子”,所以就改为“潘家园”。

这个“园”字,便是“家园”的意思,并将附近新修的道路称为潘家园路。

后来在修建三环路时,在潘家园东侧修建了一座立交桥,便得名“潘家园桥”。

潘家园成为古玩市场,已是九十年代初了。

但是在八十年代末的华威桥古玩摊和劲松百货商店北侧的建筑工地地摊,应该属于潘家园地摊的雏形。

这个雏形是在1987年的时候,国家文物局严查旧货市场,燕京的旧货市场纷纷被彻查。

其中很多买卖古玩旧货的商家坚持不住,就来到了华威桥附近的土坡上摆起了地摊。

那个时候的潘家园“市场”也不是固定在一个位置的。

最初的时候是在劲松百货南边的工地上,后来转移到了华威桥附近空地上。

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躲避执法部门到处追赶。

不管怎么样,潘家园的“商户”们就这样坚持到了1992年的年底。

在现在BJ古玩城的地方,出现了两三亩砖墙围起来的空地,“商户”们就在这块空地上盖起了简易房店铺,这也就是最初的潘家园市场。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天光大亮,手电是派不上用用场了,也没了那种影影绰绰的神秘的仪式感。

人多摊位多,真跟逛菜市场似的那么热闹,你刚放下的物件那就有人手快拿起来。

虽说这里还没到一眼假的时候,但赝品还是有的只是真品的比例比较大些罢了。

在这里看上了的物件价钱谈不妥只要相差不大就不要轻易松手放下。

不要想着先抻抻卖家然后再回去买回来,看好就不要撒手,因为走了就基本买不回来了。

只要看上的东西即便价格高一些也是值当的,过几年就涨的没边了,所以没有后悔药!

王枫慢慢的一个一个摊位的看有眼缘的东西,清三代的民窑随处见,官窑也不难找。

王枫也考虑过自己没有一个收藏这些宝贝安全的窝,所以决定是非精品不收。

就像刚刚一件宋代龙泉窑梅子青的盘子,算得上是民窑的精品,但是釉面粗糙辣手,应该是在风沙比较大的地方发现的。

经过常年累月的风沙侵袭使得釉面受损变薄粗糙,虽然卖家开价五百块钱不高,二百块钱拿下应该也不成问题,

但这件宋代龙泉窑梅子青盘子放上二十年也就价值最多两三万块钱,属于鸡肋真正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这个摊位前一位中年戴眼镜的男人正在看一件天球瓶。

王枫默不作声的看着,心里直噗通,盼望这个人拿不下这件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看看卖家再看看这位买家,没办法只能等。

眼神再次回到天球瓶上,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瓶直口微撇,直颈,腹部丰满浑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