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一体化智能发射井(1 / 2)

因为人员特别多,还有自家大小美女,周瑞就坐着大巴一起前进。

路上,还看到了车乾,比起昨天晚上,眼睛上的伤

看上去更恐怖了。

这也是自然规律,大部分伤都是第二天更吓人一些,昨晚也许是肾上腺素和心情问题,车乾还算比较硬气,今天直接抱着头哼唧了。

眼睛里充满了血丝

隔着极远,司机就提示他们已经抵达了嘉手火箭基地范畴,不过四周只有低矮的建筑,视线很差。

而且几乎全是废弃建筑。

随行的翁长志雄解释道:“这里曾经都是依托于军基地的商业区,不过现在绝大部分都荒废了。”

不用翁长志雄解释,周瑞也看得出,这全都是些酒吧、夜店、泡泡浴店、饺子皮店一类的。

甚至还有叶子店、面粉店隐藏在其中也说不定。

几乎不会有正经居民住在这里,美菌的扰民和违法乱纪可是全球都出名的,居住在这里?练蛊呢?

只有一些灰色商业能开的下去。

当时整个嘉手基地区域都淹的很严重,不然美菌也不会放弃撤离,开始重建后,这种连居民区都没有的地方,自然也不会是首要目标,至今也只清理出了个大概。

当然,最重要的是,参与嘉手基地建设的施工集团,是万户基地同一家中字头,偷偷摸摸出来“翻饺子皮”的肯定有,但明面上是绝对禁止的,三瓜两枣的支撑不起这么多灰色商业区,本地人也没那个闲钱。

虽然围着嘉手基地有这么多荒废区,很是有碍观瞻,但周瑞也没有将这里完全重建的意思,哪怕这里都是他的“房产”。

修好了也是空着落灰养蜘蛛。

他对于自己在琉球的“资产众多”已经麻木了,光嘉手基地就3万亩,零零散散的低矮建筑物怕是数百座,更不要说那些抵押给委员会的楼宇、公共设施。

周半球这名字真不是白叫的

再往前开了两公里,视线豁然开朗,终于是进入了真正的基地范畴。

门头一看就是浓浓中药味儿,和万户基地同款,方正大气不哨。

作为周瑞在琉球最重要的“资产”,嘉手基地反而没有他的全身像,因为这里的建设不归琉球管。

大门口站了许多人,有驻派在此的复瑞科技员工,也有施工负责人。

自己人没有过多客套,周瑞下车后打了个招呼,然后手搭凉棚观察整个基地状况。

两年的建设改造时间,周瑞不可能没看过资料,甚至许多设计都是他给出的,但现场肉眼看,确实是第一次。

整个嘉手火箭基地,排除掉外面的附属商业区,大概两万亩,其中占地最广的自然是无数的机场跑道与飞机停放区,至少占据一半以上面积。

这部分,太一天工需求量并不大,即便用飞机运输物资,也远不需要这么多地方,但依旧清理了出来,并且在精力养护。

不要问,问就是这钱不需要他出。

嘉手火箭基地可以不停放一架军机,但不能没有这个功能。

其他的区域里,最引人瞩目的,是一条铁路,两座塔,四个半球。

先说一条铁路,这是嘉手基地的内部道路,完全用于货运,从港口无缝衔接到发射地点。

大型火箭部件在港口下船后,直接不拆卸火车运输,大大增加了平稳度和反应速度。

两座塔,自然是“智能中心塔”了,作为机械智能的集散中控塔,技术已经颇为成熟,嘉手基地目前有两座,在高度和大小上并未刻意“突破”,但在普遍建筑低矮的基地里,依旧是旱地拔葱般的挺立着。

四个半球,则是“一体化智能发射井”。

也是嘉手基地与国内航天局最不一样的基础设施。

每个半球都是一个发射井,地上部分30米左右,地下部分六十米,尺寸可适配全部主流火箭,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组、注、发”一体化。咱们有一根大火箭的朋友都知道,火箭是一截一截运输,然后垂直总装,从下开始,用吊机一层层往上组装的。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数十上百名专业工程师,费48小时甚至更久,才能进入“注”的流程,之后才是“发”。

嘉手基地,采用了半埋式发射井而非发射塔,火箭部件从铁路运输而来,从上往下一层层送。

组装好后,上方的半球会打开,火箭抬升上来,正常发射。

发射井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一般用于导弹,主要优势是不受天气干扰、全天候工作、且具有一定防御力,。

缺点在于成本大,地下60米的坑洞,可比地上60米的楼贵多了,更还有许多配套设施要建设。

不过嘉手基地这四个取了个巧,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下掩体空间”。

据负责改造的施工单位所说,美菌似乎原本也打算秘密建设发射井,但不知道是“史密斯专员”拿多了,还是基建水平不过关,只完成了前期工作,然后荒废了好几年。

这四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发射井”,其实地下部分是打通的,并且有防地震处理。

最妙的是,发射井内的组装工作,是全智能进行的,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