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总旗心说这顿酒没白请,还得是闫老二,当日之事不但记得清楚,说得也明白。
一起同行的人选他心里也有了计较,胡大不能去,恐被人认出来,其他人倒是无妨。
薛总旗心里揣着事,没有多喝,俩人喝的微醺便各自分开。
……
闫玉一直在大伯身边伺候笔墨。
事实上也是变相的学习。
在闫玉心中,公文的区别,便是大伯所书和非是大伯所书两种。
不能用简单的优劣来形容,但确确实实是不同的。
她和大哥学写公文,都是从看开始。
大伯挑出一些无关紧要的,让他们多看,看得多了,再写一些简单的命题公文,彼此对照,再看大伯写的标准模板。
这里头还是有一些道道的。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像是寻常公文,他们要细心研读,生怕有所错漏。
而大伯所书之公文,通读一遍,便感觉抓到了重点,再读一遍,又觉规整流畅,文字的公信力跃然纸上,三遍下来,所书铭记于心,印象深刻!
没有妙笔生花,没有花团锦簇,字里行间朴实无华,简洁异常,却笔笔如刀,如雕如琢。
闫怀文连书未停。
闫玉便一路看下来。
先是一份请调边军的文书,最是简单,瞬息便得。
之后是分别以虎踞官衙和虎踞边军上报府城的两份奏报,两者的内容略有差异,彼此相合,综合起来便是西州府图谋不轨,虎踞官衙这边是百姓风闻,虎踞边军写的言之凿凿。
前者都是听闻听说传闻,后者写的有鼻子有眼的,什么西州军和外族来往过密啊,西州军与外族私下里买马贩铁,西戎北戎武器精良,便是西州军违抗朝廷禁令资敌之故,还有西州军救援不力,面对北戎立阵不前,还有虎踞边防被北戎骗开一事,也被狠狠的扣在了西州军的头上,说是他们泄露了虎踞的边防布置……
好么,整个看下来,别说不知内情的,就连闫玉……都信了!
大伯,你是要将西州搞死吧?是吧?!
“大伯,这么写行吗?咱们都没有证据啊!”闫玉忍不住小声问道。
“文官讲究证据,要事实清楚,证物严谨。”闫怀文笔下不停,慢条斯理的说道:“武官无妨,有怀疑就直言,错了就错了。”
闫玉:……
所以,文官需要脑子,武官莽就对了,是这个意思吧?
闫怀文放下笔,又道:“小二来看看,比之薛总旗平日所书如何?”
闫玉刚刚就有些猜测,现在砸实了。
这还真是按照薛总旗平日里的行文习惯写的。
“让你爹私下交给薛总旗,就说是他写的。”闫怀文说道。
闫玉秒懂。
不好让人知道是大伯写的,挂她爹的名头就没事,一是私底下爹和薛总旗关系处得不错,好忽悠他给公文交上去,再就是这么直白的行文很符合她爹的水准。
闫玉将这份公文收走,闫怀文再次提笔。
这一份写的是请准虎踞自行组立民团……
虎踞民众血热未冷,一心报仇,请命出关,杀戎贼!
其上引用了今日城中谷仓李公公奉皇命祭拜英灵,百姓所做所说,和师公当众之言。
情绪的递进与升华,压抑的仇恨化作动力。
闫怀文笔下的煽动力非同一般,闫玉感觉自己的小拳头都硬了。
最后一张,是一道秘奏条陈。
闫玉看到此,才算看明白大伯的用意。
要不是场合不对,她真想给自家大伯呱唧呱唧。
实在太……厉害了!
……
闫玉在回家的路上叽叽喳喳,急不可耐的和闫老二分享。
“……我的天爷,不看到最后都想象不到,真是一环扣一环,我大伯这是啥脑子啊,他……他是多早以前就开始准备了。
训练民团,不是为了北戎,不,应该说不全是为了北戎,剑指西州啊啊啊!
西州府要出事,西州府肯定有问题,咱们虎踞得防备起来,咋防备,一调动兵马,动静就不能小了,西州那边肯定会察觉,要出关与北戎血战报仇这个幌子太好了,所以咱们这边有什么大的举动,都能遮掩过去,尤其是赶在京城下来人宣旨这个时机,真的抓得太准了!
大伯说,让朝廷看到咱们虎踞的血性,以后还要钱粮和军械……”
闫玉真的不能想,一想就觉得她大伯一字一句都有深意。
“你大伯走一看三,运筹帷幄,步步为营……”闫老二给他能想起来的词都用上了,满脸佩服的总结道:“我说怎么大老远让咱过来演戏,这事不是自己人干不了,得又能信得过,又演得真,关键时候还得情绪到位,就你爹我那几嗓子,一般人真不行。”
“现在看,北戎、西州,都是咱的敌人!”闫老二的神情变得郑重:“这大冷天的不是征兵的时候,与其指望旁人,还是指着自己吧,咱虎踞就得自救。
你借你师公那笔银子,你大伯全都拿来和西州买铁了,以前我还想不明白,现在全懂了,咱宁可扎紧裤腰带苦一阵子,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