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仁君本君(3 / 3)

度很高,这么多年也没驯出几只能传递情报的,失败的倒是有不少。

当天晚上,战鹰就飞回来了。

乐毅接住战鹰,从腿上取出信件,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了。

“出什么事了吗?”荀子连忙问道。

“你自己看吧。”乐毅苦笑着摇了摇头,将信件递给荀子。

荀子看罢,有些哑然,叹服道,“大王真是……雁过拔……不,仁爱之心啊。”

“大王到底说啥了?”公孙龙见两人一直打哑谜,实在忍不住了。

“大王说三川干旱已久,又发生洪涝,庄稼恐怕没有多少收成,之前百姓积蓄的粮草也被秦军抢的差不多了。如果我赵国放任不管,三川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大王让我们拿出军粮和药材,救治附近的百姓,并安排船只把他们送到赵国。赵国会给妥善安置。”荀子说道。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王身为赵国国君,却能像关爱赵人一样关爱韩人和魏人。不正是孔子所说的境界‘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真乃天下仁君也。”李斯大呼道。

荀子看了李斯一眼,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教育自己的弟子。

论迹不论心,无论赵括的目的是什么,是真的仁爱也好,是动了恻隐之心也好,是看上这些百姓的生产力,想要利用,甚至压榨他们也罢。只要确实救治了这些百姓,在他们危难之际伸出援助之手,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仁义善良的。

而且这些百姓到了赵国,肯定会比在韩国和魏国过的好,还不用因为夹在各国中间,经常受到战争的灾难。

无论是从赵国的角度,还是从百姓的角度,这件事都没有问题。

“不错,昔日秦国夺河东,将安邑的魏人全部驱逐。今日大王支援韩魏,能视韩魏如赵人一般,给予韩魏百姓庇护。什么是仁君,这就是天下仁君。”公孙龙激动的说道。

诸子百家对国君有不同的要求,但无论何家何派,仁都是必备的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