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八章 背后之人(1 / 2)

“大王,雁门急报。”刘平捧着一份情报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进来说。出什么事了?”赵括伸了个懒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示意刘平桌子上有热好的酒和茶水,自己随意。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躺在被窝里。赵括现在每天除了关注一下北方的灾情,隔两天到邯郸周边去看看,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待在王宫中,要么宴请朝中大臣和百工中比较有声望的匠人,要么待在后宫陪伴家人。

开春之后,他就要北上攻打匈奴了,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在家陪伴亲人。

“孔斌上卿来信,平阳君之子赵唐联合沃阳县的煤矿矿长王禔勒索百姓,不向他送礼不能上山挖煤,导致附近数十个部落和村庄的百姓没有煤炭过冬,雪灾来临之后,发生民众冻死的现象。”刘平低声说道。

“冻死了多少百姓?”赵括脸色陡然一变,猛然站了起来,沉声说道。

“目前已经统计出近百人。”刘平说道。

“已经查清了?”赵括双手紧握成拳。

“具体细节还不清楚,但这件事已经确定属实,是李牧将军在救灾的时候发现这件事,然后派人看住了赵唐和王禔,并禀报给孔斌上卿。属下的眼线刚刚也上报了这件事。”刘平说道。

“平阳君可知道此事?”赵括突然问道。

“暂时应该还不知道,但要不了多久,必然会知道。”刘平说道。

“我们去书房说。”赵括从架子上取下大氅披在身上,起身朝外面走去。

抵达书房后,赵括屏蔽左右,然后问道:“其他地方可有此事发生?”

“暂时没有发现。”刘平摇了摇头,北方三郡那么大,他也不敢说的太死,只能说大部分地区不会发生这种事。

“这件事情恐怕不会这么简单。”赵括放下手中茶杯,缓缓呼出一口热气,皱着眉头说道。

这件事本来算不上什么大事,如果不是发生雪灾,赵括派孔斌和李牧去救援,甚至可能都不会都暴露出来。

冬天死人,在赵国,特别是寒冷的北方,再正常不过了,更别说死的还是普通的黔首,没有任何人会注意这种事。

至于无法到山上挖煤,大家更不会当回事,毕竟以前也不让挖,大家早就习惯了。现在突然让挖,反而会有些怀疑

有的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询问当地的官员,被暗示要交钱才能采,更是会恍然大悟,这种好事怎么可能不要钱,现在交钱就很合理嘛。

至于剩下听不明白暗示的,也不会放在心上,最多奇怪为什么有的人能上山采煤,而不是去选择报官。

甚至可以说,这种事最后就算被查到了,当地官员最多也只是贬官,像赵唐这种有关系的,很有可能换個地方继续当县令。

但现在问题就出在赵唐的身份上,他是赵豹的儿子。赵豹和赵胜是赵括仲父,也是赵国最大的宗室。

赵括上位靠得是武力,而不是宗室。特别是他上位之后,一步步提高士子、农民、商人甚至百工的地位,唯独没有拉拢宗室。

赵豹和赵胜倒是没什么意见,他们已经是封君,而且都拥有封地,除非赵括继续给他们增加封地,否则普通的赏赐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还不如名声有用。

但是他们没意见,不代表他们下面那些人没意见,赵国大大小小宗室加起来没有一千也有数百。

这些人手里虽然握有不少土地和权利,但是当初的封地已经被历代国君想尽一切办法收了回来。自然想要趁机从赵括手里获得一些好处,最不济食邑也是好的。

只是这些事情被赵豹和赵胜联手压下去了,没有给赵括造成麻烦。

现在赵括如果依法处置赵唐,必然会和赵豹之间出现裂痕,他和赵胜还会不会站在自己这边,就算站在自己这边,还会不会像以前一样支持自己都不好说。

但是如果从宽处置,则会有失公允,失信于民。

赵国官员都能看出来赵括正在一步步改革赵国,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改革最重要的便是立信,让百姓相信你,不管下达什么命令都会相信。

就如同当初商鞅立木为信,之后即便是太子犯法,也要坚持惩罚。

现在赵括经过种种举措,好不容易在百姓之间建立信任,一旦从宽处置,之前所做的努力瞬间便会崩塌大半。

“属下……也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刘平想了一下,开口说道。

“根据属下的了解,平阳君之子从小就性格胆小,胸无大志,每天都是宅在府中混吃等死,连大门都很少出,别说惹是生非了。后来平阳君想要锻炼他,才把他安排到雁门当一个县令。但是赵唐到那之后仍然和之前一样什么事都不管,每天待在家中享乐。”

“他也不祸害百姓,准确的说,就是如同没有这个人一样。不过平原君给他安排了一个非常能干的管家,又利用自己的身份,调了两个不错的县尉和县丞过去,将沃阳县治理的井井有条,捞了不少政绩。”

“因为平阳君的身份,加上赵唐也没干啥欺男霸女的坏事,所以一直没有人弹劾他。而且平阳君家中并不缺钱,犯不上去贪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