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谐音梗是要扣钱的!”
何仁随口吐槽了一句,结果大哥又问上了,“何老师,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
何仁有点不高兴了,老子可是古玩协会理事,都告诉你是真东西,还说出名字了,结果你丫还在这考呢?
不过何仁还是叹了口气,说道,“这是文房用具。”
“何老师,那你……”
“大哥,你离近一点。”
何仁直接开口打断,大哥无奈,只好把东西离镜头更近了一些,何仁随口说道,“好了,可以了,我现在跟你说一下我的判断。”
大哥乐了,“好,我洗耳恭听。”
“我先说说什么叫搁臂。”何仁根本没搭理他,自顾自地说道,“我们之前就说过,明清时期,文房用具达到了鼎盛时期,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想方设法研究或者创新一些新的文房用具,搁臂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出现的。”
“搁臂其实不能算是一种观赏用的文房用具,它的实用性很强。古代写字用的都是毛笔,大多是从右向左写,写字的人呢,也经常会穿袖子比较宽大的衣服。为了防止手臂或者衣服上沾染墨汁,就发明了搁臂。写字的时候,把手放在上面就行,有点类似现在那种带腕枕的鼠标垫。”
何仁这么一解释,宝友们就明白了,很直观。
没给大哥继续提问的空隙,何仁继续说道,“搁臂一般以玉、檀木、竹子为材料制作而成,也有象牙和瓷质的。竹子最多,大哥这个就是竹子的。”
“雕刻工艺方面用的是留青,也叫留青皮雕。”
吴钢立刻就反应过来了,“师父,我们之前去慈善义拍的时候,你在柴老板的店里发现的那根拐杖,用的就是留青技巧?”
何仁满意地点点头,吴钢的记忆力不错,“没错,就是在竹子薄薄的青皮上进行雕刻,所以看起来有点像浮雕。”
“大哥这个搁臂是明末着名竹雕大师张希黄的作品,用的是六年生的状元竹,上面雕刻的是《野渡横舟图》。”
“这幅画本身不是名人所着,但还是不错的。远景深处层峦叠嶂,梵寺禅塔隐现其中。山阁依水而筑,高仕凭栏远眺。近景斜坡掇石,古柳垂枝婆娑,野水空无人渡,横舟逍遥凌波。描绘了杭州西湖春雨迷蒙的景色……”
“张希黄的真迹,目前存世不多,满打满算也就是二十来件。类似的留青搁臂还有两件,一件在上海博物馆,另一件在台北鸿禧博物馆。”
“市场价值算是比较高的,上拍有可能拍到两百万……大哥,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呃……”
大哥被何仁这一套丝滑小连招给整懵了,他一开始确实是想考一考何仁,可现在,他就一点考校的心思都没有了。
何仁不仅在极短的时间断代,鉴真,还把细节、作者、价格,甚至是搁臂怎么来的都说了一遍。最可怕的是何仁居然还知道类似的东西在哪个博物馆……
这还考校个屁?
大哥也比较光棍,直接道歉,“对不起,何老师,是我有眼不识泰山……”
吴钢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一脸惊讶,“师父,原来他是在考你?”
何仁一拍脑门儿,吴钢这个反应速度……倒是挺适合直播的,别人考他,他也看不出来。
不过何仁的气顺了许多,大哥都道歉了,他也没必要咄咄逼人,“行了大哥,谨慎一点是应该的,不过你这确实是好东西,两百万是肯定能卖出去的。”
“何老师,您等一下,我还有一件东西。”
何仁只好停下了手,等着大哥的后续。
没多久,大哥就拿了一张真空包装的纸回来。
纸张微微泛黄,一看就很有年代感,最扯的是,上面居然画的是五线谱,有铅笔和钢笔两种笔迹,上面写的都是外语,但是何仁完全看不懂,甚至连字母都不认识。
何仁都恍惚了,这好像不是英文啊……
不只是何仁,几乎大部分人都愣住了,只有几个宝友在抠弹幕,“是这德文……”
何仁恍然,怪不得他不认识呢……
何仁点了一个宝友的名字,“这位达尔文真身……不是你们起的都是什么名字?”
随口吐槽了一句,何仁继续问道,“你能上麦吗?我连你一下,你帮我们翻译一下怎么样?”
“达尔文真身”很大方,立刻就同意了,连上他之后,直播间又爆发出一阵“卧槽”声,主要是“达尔文真身”长得挺帅,属于忧郁小生那个路线的,还戴着金丝眼镜,一看就是文化人……
“达尔文真身”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开口解释道,“何老师,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我只能看出其中两句。”
“请说。”
“一句是‘3/4节拍的第二弥撒中圣哉经草稿’;另一句是‘第二弥撒中降福经的创作构思’。剩下的我就看不懂了,也看不清。”
“德文……五线谱……圣哉经和降幅经……我靠!贝多芬?!《庄严弥撒》!”
何仁这段时间演技提升挺快,他刚才已经开过鉴宝眼了,得到的结果是“贝多芬《庄严弥撒》创作手稿片段”。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