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回学校(1 / 2)

“看到了没,泰山女儿茶,大鸡烟,这都是我们老家的特产,对了,还有高粱饴……”

张建和刘海龙立刻扑了过去,帮他把东西取出来,然后喊道:“够兄弟!”

“什么够兄弟,这是我们大哥!”

“别这么说,撑不住。”沈梦林继续吹嘘家乡特产:‘我们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全部带齐了……’

“等等……”两位哥哥不解:“这不是烟酒糖茶……,哦,没有酒,和白菜豆腐水什么关系?”

“这是美好的形容懂不懂?你看着高粱饴是白色的,大鸡烟抽起来润滑,像吃豆腐一样,这茶是要用水泡的,所以是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形容的其实我们老家的这三大特产!”

张建和刘海龙听了面面相觑。

总感觉连不上。

半响,刘海龙道:“你这是胡扯吧?”

“这怎么能是胡扯呢?”沈梦林心情很好:“这是瞎扯,哈哈哈……”

冷笑话并不好笑。

张建和刘海龙都是一脸淡然,完全没听出所谓的幽默感。

嘎……

仿佛乌鸦飞过。

很尴尬,这个冷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张建接过一条大鸡烟,翻来覆去的看,岔开话题道:“人逢喜事精神爽。难怪我觉得你越看越帅。”

“可不是嘛,要是再来几瓶你们山东的名酒,那就更帅了。”

“我们山东哪有什么名酒。”

“秦持啊?不是央视标王吗?”

“那都是猴年马月的事了,那厂子造假,早破产了。”沈梦林嘴上说着,手里已经分好礼物,注意到王伟不在,有些奇怪:‘二哥呢?’

“参加写作笔会,还没回来呢。”

“文艺家族薪火传承啊!”沈梦林叹道:“陈楷格导演的孩子,也就这个待遇了。”。

“相比较老二,我觉得你更值得祝贺。《倚天屠龙记》剧本过了吗?”

“已经发给陈教授了,我觉得应该大差不差。”

“我们还只能从编剧手里接活,你现在已经完成整套剧本了。”

“我是运气好,找到擅长了,你们也不错啊,脚踏实地,一步一個台阶。”

“你少来,《汉朝那些事儿》都出版了,听说销量很好。”

沈梦林表示谦虚:“那就是一个历史科普读物,主要是遇到天时地利……”

张建道:“…网上讨论度非常高,我有同学感兴趣就去买来看了。春节同学聚会的时候还讨论了…”

嗯,陕西的同学们还是很识货嘛。

沈梦林笑着道:“主要原因是那是历史科普读物,语言风格比较简单,大家读起来比较畅快,再加上是假期,喜欢看书的也就关注到了,可能是赶上天时地利了。”

刘海龙笑道:“甭管什么风格,《汉朝那些事儿》销量已经冲到畅销榜榜首…”

“三哥的话我明白了,今天校外饭馆,我请客。”

“我就说咱们四弟是明白人吧。”

简单聊了一会,三人便一起去了学校门口的饭馆,点好菜,大快朵颐。

“你们发现没,大学附近的饭馆就是好吃,过年几次下饭店,饭菜是好吃,但是没咱们学校门口的馆子吃的爽,也不知道为什么。”

“说的也是,学校旁边的这些饭馆确实是便宜又好吃。”张建点头。

沈梦林笑道:“我听人说,一般大学都有上万人,来源天南海北,酸甜苦辣的口味都有,有在外边吃饭的习惯,却没有多高的消费能力,所以大学附近的饭馆好吃又便宜,我觉得这应该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

“说得对,咱们再干一个。”

……

陈柄仔细审阅了一遍《倚天屠龙记》的剧本,越看越喜欢。

故事脉络、人物的出场先后、对话台词,太符合自己的心意了。

这个沈梦林果然是个好苗子,我没看错。

这样的学生,就应该大力提携,就像当年导师提携我一样。

好学生,就应该好好锻炼,让他跟我做跟组编剧吧,这样可以近距离观察剧组拍摄,更好的提高自己。

一般情况下,剧组是需要跟组编剧的,必定现场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随时需要编剧修改剧本。

比如演员档期冲突了,需要修改他的离场方式。

比如把他写死,或者让他去哪里哪里远行。

比如某些高档场所突然不给租了,只能去公园、街道那里拍戏。

室内转室外嘛。

另外就是演员觉得自己是大牌所以为所欲为,认为台词不合自己的角色,发出要求之后导演也扛不住,于是跟组编剧就得修改。

一直修改到人家满意。

当然,陈柄这种编剧,在业内地位也不低,他往剧组一站,一般的演员也不敢炸刺。

所以一般跟组编剧也得有名望才行。

当然,十几年后,资本进场,导致导演、演员的地位大幅度上涨,而编剧的地位则每况愈下。

甚至有的演员自带编剧,完全不理会跟组编剧的剧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

当然那是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