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我走自己的路(1 / 2)

沈梦林比他们知道的更多。

虽然他是个乡下来的学生,但是外挂经历丰富啊。

从外挂中他能清楚地了解戏文系学生的未来。

想了解戏文系的就业情况,就得知道一句话:

在“戏文”圈有一句名言: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学戏文。

很多人毕业之后当了编剧,却如同进了地狱,身心受着各种煎熬,平时看的是经典名作,写的是垃圾玩意儿。每天踩在自己制造的垃圾堆上,望着璀璨的星空、浩瀚的宇宙。就算是学理论,也只能学到大师的皮毛,时不时拿出来温故下,聊以自慰。

外行人觉得是个人、会写字就能当编剧。不就是写剧本嘛?不就是编故事嘛?不就是看谁嘴贫嘛?可实际上,没有顽强的心理素质,三個月编剧都当不下去。

大量的全职编剧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为着可怜的稿费,烧脑烦人的要求而继续工作着。

就业环境有多差,就不必多说了。

进入影视圈的戏文毕业生被迫当枪手,为了讨个作品署名,一般得花上个三四年的时间,久的话可能需要七八年,而这些明明是你应得的。如果你没能捱过这段所谓的考验期,那前面付出的精力真的都付诸东流了。

就算终于有了可以署名的机会,你还有三四年前、七八年前的心力吗?你的创作习惯还健康吗?你的创作热情还充沛吗?究竟是你想去创作,还是任务逼着你去创作?

甚至到了后来,随着各种神剧、恋爱剧的怪异流行,一个能接到酬劳正常、甲方要求正常、制作团队正常的活的编剧是凤毛麟角。戏文毕业生是灾民的一员而已,因为还有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来“抢”救济粥喝。

所以沈梦林道:“明白,我们就是小媳妇,得慢慢的熬,熬到年龄了,圈子里的人都混熟了,我们也就熬成他们了。”

张建笑着道:“看来梦林一顿酒就活明白了,咱们现在就是接项目,混资历……”

沈梦林没多说。

只是淡淡的点头。

古往今来哪个才华横溢的人想要出头,不都得有贵人提携啊。

否则的话,就算你才高八斗,知道“大(da)夫”和“大(dai)夫”的区别,在金主曹溪雯眼里,和孔乙己差不了哪里去,迅哥赶不走孔乙己,曹溪雯赶走沈梦林却只需要一句话。

就算赶巧遇上一个你想写的活,稿酬如何?我听说过夸张的,从网络改编成儿童广播剧,三千字/集,稿酬15-30元。有这个精力,我真不如去工地搬砖,来钱来得踏实。当然这是极端案例,但普遍来看,一个专职影视编剧(30岁以下)每月到手大概也就4000-8000。而且这里头成本很大,因为影视产业不太会聚集在四五线城市,甚至很难在二三线城市,所以在一线城市月工资不到五千的话,刨去食宿交通,就剩不下多少了……

别问戏剧编剧,这压根就不是一个适合被当作职业的事情。要么你有家底可以挥霍,要么你想要饿死。一般想做戏剧编剧,都得找份其他差事养着它,但你想想,干完其他事,你还能剩下多少精力?

所以编剧们后来会怎么样?

后来都因为熬夜写稿而猝死了……

后来都因为胡思乱想而抑郁了……

后来都因为穷困潦倒去写短视频了……

后来都因为没有署名而转行了……

后来都因为名利去而忘了思考……

后来的后来,他们中的一批做了老师。

再后来,又教了一批新的学生……

沈梦林心里正琢磨着,王伟道:“我姑姑给我介绍了一个活,干不干?。”

“什么活?”

“咱们戏文系的能接什么活?当然是写剧本了。我姑姑给介绍的,一个涉案剧,叫《无路可逃》,一共23集,我们可以写4集,刚好凑一个故事。”

“那有案件脉络吗?”

“多少钱?”

“当然有案件脉络,不然我们怎么写?钱嘛,一集这个数……”

听着宿舍三人的议论,沈梦林已经将相关信息过了一遍脑子。

这年头电视台主要播放两种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一个是古装剧。

什么《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武林外史》这样的古装剧。

另一种是涉案剧。

最出名的应该是《征服》,以及《重案六组》,很火很受欢迎。

比如《重案六组》,主角应该是那个短发精干的女刑警季洁,身边配合几个长相粗糙的男警察,组合在一起破获了数不清的案子。

你说季洁好看吗?也没多么沉鱼落雁。

那几个男演员帅吗?

一个个扎人堆里认不出来。

但观众们就是喜欢看,尤其是男观众。

这部戏一口气推出四部,共136集,可想而知有多火。

不过这《无路可逃》,脑海中却没有这么名字。

看来要么不是上星剧,要么扑街了。

王伟接着道:“有兴趣吗?”

既能锻炼又能赚钱,张建当即点头:“这还用说,我们编剧不就是干这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