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百贯马(1 / 2)

我的帝国无双 录事参军 1168 字 10个月前

陆宁本想在登州见阿拉丁后就回转兖州,却不想,领着大批工匠到来的阿拉丁,神秘兮兮的奏报,听杭州港的大食老乡说,吴越和契丹要进行大宗交易,涉及到两千匹良驹,吴越之地,正广征货物,准备从杭州出海,北上来契丹之苏州和契丹人以货易货。

阿拉丁知道这个秘密情报齐王肯定感兴趣。

果不其然,就见齐王听闻,立时便坐了下来,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阿拉丁现今已经举家搬迁来了东海,而且和东海很多属官一样,除了妻妾外的家眷,准备都迁来兖州。

习惯了在东海的生活,阿拉丁虽然身负巨债,反而比以前担着九死一生的风险进行海贸惬意的多,而且,他隐隐觉得,跟随齐王,自己家族未来的复兴,未必仅仅是在白日做梦。

两千匹良驹。

陆宁心里痒痒啊。

自己部曲,现今最缺的就是战马,尤其是优良的战马。

周国战马并不少,但都在禁军及河北镇兵中,齐鲁之地,骑兵不多,全境加起来三四千匹称得上战马的马匹,但其中,很少良驹,毕竟战马和战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吴越,也属于临时抱佛脚了,见情势危急才想起来,要倾举国之力购买上好战马。

燕王李弘翼虽然初战不利,没有摧枯拉朽般攻城略地,而且,还陷入苦战中,现今不得不采取围城策略,集结重兵围困苏州,且吃过几次苦头后,开始围而不攻的战略,重点歼灭吴越的援军,有些围点打援的意思。

时日长了,没有北国掣肘,南唐攻灭吴越只是时间的问题。

吴越现在才想起来买马,谈不上亡羊补牢,只是垂死挣扎。

契丹,和南唐、吴越都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吴越买马,自也不会不卖。

“都是良驹?”陆宁放下茶杯,问。

“都是百贯马!”阿拉丁加重语气,百贯马,良驹中也是最上品了。

“好。”陆宁站起身,踱着步,转头问:“多长时间可以筹募二十万贯的货物?要抢在吴越之前。”

百贯马,两千匹,就是二十万贯。

阿拉丁摇摇头:“怕是不够时间,以殿下的信誉,我们大食商人,已经采集够货物准备离开的,也有满载香料等货物刚刚到达东海的,都必然愿意将货船借给殿下,三天之内,便可以筹集七八万贯的货物,但二十万贯,就要耗费时日等待了。”

陆宁微微颔首,“七八万贯就七八万贯吧!那看来只有我亲去旅顺走一趟了,你立即去办,我也要千里加急,调我的亲军来,五日后,便从这登州出发。”

阿拉丁一呆,齐王殿下,莫不是又要打什么空手套白狼的主意了?

心里打个寒噤,但自不敢多问,躬身道:“是。”

对齐王经常冒出些古怪地名倒也习以为常,知道齐王说的旅顺,肯定便是契丹之苏州、镇东关一地。

陆宁看着他又道:“以后,不要再说什么你们大食商人,难道,你不是我齐境之民么?”

……

五日之后,登州港,三十几艘挂着阿拉伯商团旗帜的巨舟,浩浩荡荡扬帆,向北而去。

齐国登州和契丹苏州,正是渤海湾南北咽喉,海路不过八十多海里,三百余里。

风势又顺,正是斜侧风,不一日,船队就到了镇东关前东市海湾泊处。

实际上,所谓镇东关,就是契丹人修筑的长墙关隘,后世称为最短长城,在金州南部,最狭窄之处修筑长墙,从西部渤海到东部渤海。

后世大连主市区及旅顺,则被圈到了镇东关外。

这是因为旅顺一带,有大量可以停靠船只之处,为防流民或南国水军从此处进入辽国腹地,是以契丹人修筑了镇东关,若敌军想从旅顺一带登陆入侵契丹,有镇东关可防。

而现今,镇东关南,旅顺一带,因为胡商经常来,最南端靠近滩涂的一处,却是变成了互市的小市集,而且,市集规模越来越大,还迁来了许多契丹统治下的汉人,作为奴隶为市集服务,也形成了几个小村落。

当然,契丹人律法中的汉人,也可称为南人,并不是后世民族划分中的汉人,而是契丹人外,原本被中原统治的各民族,现今在其治下,都称为汉人或南人,绝大多数,都是奴隶,律法中明文,契丹人杀汉人,无罪。

要到几十年后,辽国渐渐汉化,才逐渐对子民一视同仁,甚至因为轻赋税,中原之民逃入契丹境内讨生活的也大有人在。

“阿拉伯商队”靠岸停泊,整个市集都立时活跃了起来,并不是每天都有胡商到来,有时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个胡商,但便是一艘巨舟胡商到来,都会令整个市集热闹好久,更莫说,现今这支巨大的船队了。

消息立刻进了镇东关,并向整个契丹国内扩散,契丹国内一些不得志的贵族,便会令帮他们做买卖的汉人奴隶出镇东关,和胡商贸易,当然,最潦倒的一些契丹贵族,已经赤膊上阵,自己做起了买卖,当然,他们在族内,也便被歧视的厉害。

普通契丹人,却是没资格出关,和胡人互市之类的。

因为便是现今那位糊涂无比,整日就知道喝酒睡觉杀近侍,历史上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