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我等怀君舅舅明日来接我。”
谢翊的犊车终是辘辘远去,扬尘漫漫,遮住了前路。
回到谢府之后,谢翊便带着谢不为去了自己的院中。
他一路上一言不发,紧皱的眉头也未曾有稍稍舒展。
谢不为心中忐忑不已,几次想要与谢翊说话,但在看到谢翊凝重的面色之后,却又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直到两人到了谢翊的房中,又屏退所有仆从,隔案而坐之后,谢翊才揉着眉心轻声叹道:“六郎,你太让我失望了。”
谢不为掩于宽袖中的手不自觉一紧,他不知该如何回答,便沉默了许久,而谢翊也没有再说什么的意思。
室内便陷入了滞静。
良久之后,
谢不为才听到自己沙哑且无力的声音,“可是,陛下不容怀君于尚书是迟早的事,即使我和怀君分开,也不会改变陛下的心意。”
谢翊似是没有料到谢不为会有如此的想法,竟稍有错愕,拧眉问道:“这是孟相告诉你的?”
谢不为看着谢翊的反应,心下莫名一悬,像是强撑着附言道:
“我虽不伴君侧,但陛下之心也非深不可知,不仅是怀君和我,旁人也都能知晓圣心一二。”
谢翊已大概明了孟聿秋对谢不为的说法,随即一叹,低声道了句“冤孽”,再语重心长地对谢不为解释道:“是,陛下是早有此心。”
他神色愈发凝重,“但,先不说,陛下之心究竟能不能实现,只说这个‘迟早’,也绝非是短时间内的事。”
谢不为心跳一顿,他无措地望着谢翊,呼吸急促,焦急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谢翊见谢不为如此,也难免心有不忍,更是缓下声来,“六郎,孟相乃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王佐之才,即使是你与孟相的事为陛下知晓了,陛下也并非急在此时。”
谢不为只觉后脊发寒,眼前已是雾蒙蒙一片,微启了唇,但喉头紧锁,半点声响都发不出。
谢翊再叹了一口气,接着道:“陛下是有不满,也与我说过,要我对你多加管教,但也仅限于此了,陛下并不想在此时令朝中再生动荡。”
谢不为哑了许久,才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那为何太子说,陛下会因为我而让怀君离开尚书省。”
谢翊点了点头,“是,这并没有错,但这并非陛下本意,而是迫于无奈之举。”
“什么迫于无奈?”谢不为急忙追问,言语之中已有哽咽。
谢翊看着谢不为哭成这个样子,更是连声叹息,“是颍川庾氏,他们早就不满孟相掣肘许久,更是意在录尚书事之位。
从前你与孟相的亲近,皆不算实柄,但偏偏上回孟相避朝与你......在南郊共游,被他们知晓了,他们便以此上书,请求陛下撤去孟相的职位,改做他任。”
谢不为死死掐住了掌心,他没想到,最后竟是他害得孟聿秋被颍川庾氏拿住了把柄。
谢翊拍了拍谢不为的肩,“况且,六郎,你应当知晓,就算陛下现在就有借尚书揽权之意,但以孟相之才与威望,即使是陛下,也绝非短时间就可撼动孟相的地位。”
他言语突然一顿,“而这其间,世事难料啊。”
他突然话锋一转,有些意味深长,“六郎,你觉得陛下与太子之间,关系如何?”
谢不为现在灵台之中早已是混沌一片,又如何能体会到谢翊话中深意。
他只能勉力使自己不哭出声,抿紧了唇,过了许久,才答道:
“太子不为陛下所喜,又受颍川庾氏围困,若不是汝南袁氏相佐,太子或许早就岌岌可危。”
谢翊却摇了摇头,“这是世人的看法,却不是陛下的心意。”
谢不为心下更是混乱,“
叔父,我不明白......”
谢翊叹了一口气,“六郎,有时,眼见不一定为真,若想拨开眼前迷雾一探究竟,还需用心去分析。”
他望向了窗外秋景,初见萧条,“有琅琊王氏、谯国桓氏在前,陛下早就对世家心怀警惕,不过是力不能及,才借母族庾氏与后族袁氏之力以治国邦,但这绝非是陛下想要看到的。
或许世人都以为,太子是因出身卑贱,才为陛下厌弃,可陛下当真是出于真心吗?”
谢不为隐隐有所察觉,但他却不敢开口。
谢翊收回了目光,看向了案边光洁规整的棋盘,“在如今数十位皇子之中,唯有太子非世家女所出,这是太子所短,却也是所长。”
说到此,他便不欲再多说,只淡淡笑了笑,“不过,陛下也非完人,他忌惮世家,却还要用世家,包括流露出欲以尚书改朝局之心,虽能助陛下心意完成,但弊病甚多,这是我与一众良臣皆不愿看到的。”
他将棋盘移到案中,启开了棋盒,捻出一子,却做举棋不定之势,“可陛下也不可谓不慎重。”
“啪嗒”一声,谢翊将棋子落在了正中心的棋格上,这已是违背了棋局占角以占先机之规,“六郎,即使这尚书绝不会为孟相一直掌控,但只要孟相在尚书一日,朝中便能稳固一日,这‘迟早’,却也足够,你可明白?”
谢不为只觉心下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