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 番外秦良玉6(1 / 3)

[这时的大明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可文官还在内斗。

当时领兵剿匪的督师杨嗣昌和四川巡抚私下不和,杨嗣昌把四川的官军精锐都调走去湖广平叛,让四川巡抚配合他的战略,守住哥哥关隘即可。

可巡抚哪里会听他的话?他干脆摆烂,采用消极防守的战略,只带着两万老弱残兵守着重庆,让秦良玉带兵护卫重庆郊区,另一个将军张令守重庆附近的关口,其他一概不敢。]

因为奢安之乱还没消除的缘故,崇祯也研究过西南地区的兵策地图,听到这话感觉太阳穴突突的跳,气的他想杀人。

兵戎大事,岂能这般意气用事!

别让他知道那时的四川巡抚是谁!

[说实话,杨嗣昌调兵不全是因为他和四川巡抚的恩怨,确实是符合战略的。但是他带走了四川的精锐,可给了张献忠机会。

没坚持多久,张令就战死了,秦良玉听到消息大吃一惊,立马派兵去救援,但为时已晚。白杆兵虽然赫赫扬名,可兵力不足,对付不了张献忠十几万人。]

朱棣长叹一声:“贼势已成,而国事糜烂,我皇明……”

[秦良玉去见了巡抚,说可以用她的名义去调集两万溪峒的士兵,她愿意出一半粮饷,只求朝廷支持另一半。]

崇祯从继位开始,每天都陷入在没钱的恐惧中,不论文武,只要是带兵的都跟他哭穷要钱,现在听到秦良玉能这样体会朝廷的难处,他眼圈都红了:“秦爱卿果然是忠臣良将啊!”

[然而巡抚就两个字:没钱!]

崇祯:……混账!仙子快告诉他这巡抚是谁!

[事情说到这份上,秦良玉也没办法,两万人的粮饷可不是小数目,她又不像别的将领公然喝兵血吃空饷,能拿出一半已经很对得起大明了。

只能说,大明从上到下都烂了,所以活该亡了。]

“嘶--”茶馆内外,楼上楼下,大家齐齐的倒吸一口冷气。

虽然大家平时骂朝廷的不少,可现在还在京城待着安然无恙的,都是生活还算有保障的。即便前面说过大明会亡,可也以为得很久呢。

毕竟破船还有三千斤钉子,大明再坚持个几十年不成问题吧?结果听着意思,竟然就最多十几年?

大家面面相觑,不敢随便说话。

[秦良玉回到了家乡,此后几年她依然在关注着形势,希望能为大明效力。比如崇祯十六年时,她上呈了全四川形势书,建言守十三个重要关隘。可此时的大明已经基本瘫痪,四川布政使司已经无兵可派了……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再度进入四川。此时的他已经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军阀了,大军长驱直入,攻克夔州、成都,到处招降土司,打算建立有效统治。

秦良玉这时已经七十岁了,除了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战死沙场,两个侄子重伤不治,就连儿媳也在崇祯六年战死,儿子在十五年战死于襄阳。]

秦良玉一时如

遭雷击,往后踉跄了几步,张凤仪赶紧过来扶住自己的婆婆,担忧的说:“太太……”

秦良玉征战沙场多年,早已经看淡了生死,可骤然听闻亲人全都殉国,一时也觉得悲痛万分。可她到底是个巾帼豪杰,顿了两顿就缓了过来,侧过脸,便见到自己的儿媳一脸惊慌,她苦笑着摇摇头,示意自己没事儿,然后问道:“好孩子,怕么?”

张凤仪一愣,意识到天幕说她三年后就要战死殉国了,她一时想起了自己年迈的父母,想起了感情和美的丈夫,还有两个尚在稚龄的儿子……

良久,她的眼神坚定起来,对秦良玉道:“如今国事倾颓,而我能为国尽忠,又有什么可怕的!”

秦良玉没有说话,只是慈爱的抚摸着张凤仪的鬓发,良久无言。

[这个孤独的老封君对部下说:我兄弟都战死沙场了,我虽然是一个妇人,但受国恩二十年,即使到现在这个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

[大明灭亡后,南方的士人又拥立了宗室继位,以图抗清,史称南明。]

朱元璋心里涌出一股欣慰,若是能像依托长江,弄出个南北朝的局面也行啊。

[但是江南士大夫什么德行大家也清楚了,这个时候了他们还是在搞内斗,宗室就拥立了两三个。]

朱元璋:………

想他起家的班底就是淮西武将和浙东勋贵,怎么经过了一整个大明,这两个地方还越来越拉胯了呢。

丢人现眼的玩意儿!

[但不管是隆武帝还是永历帝,都派人去对秦良玉加以高位厚封,足以见这位巾帼英雄的忠义之名与统兵之能。

永历二年,秦良玉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四岁。]

葛嫩娘痴痴的听着天幕,像是跟着秦良玉走完了她艰难却豪迈的一生,得知她的死讯,竟然忍不住潸然泪下。

七十多岁的武将,算得上是寿终正寝了,可葛嫩娘却依旧很悲痛。

毕竟古往今来,这世间只有一个秦良玉!

秦良玉本人却淡然的多,她扯了扯嘴角,自嘲的笑道:“七十四,为娘比你们都有福气。”

张凤仪却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婆婆心里苦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