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铸造钱币(2 / 3)

崛起原始时代 珩毅 2190 字 11个月前

王宫,他将一个半尺长手掌宽的精美木盒递上前来。

“王,您需要的东西我们工部铸造出来了。”

打开木盒,里面是六个金属圆片,看到它们,苏焱双眼一亮。

六个金属圆片不是其它,正是苏焱要工部铸造出来的金属货币,分别以金、银、铜三种金属材料铸造,钱币正面为“夏”,周围点缀以花纹,反面则是夏国的图腾“龙”,最底下“写”有小小的“17”,代表这钱币是夏历十七年铸造。

三种钱币除了材质不同,规格也有不同,金币直径一寸一分,银币直径一寸,铜币直径九分,重量自然也不相同。

三种钱币可以直接称之为金币、银币、铜币,也可以称之为金龙、银龙、铜龙,一金币等于十银币,一银币等于十铜币。

苏焱没有弄出来那有着“天圆地方”思想的方孔钱,直接就是“实钱”。

夏国发行钱币的事情是苏焱去年秋末想到的,以往的时候,苏焱以夏国施行的是公有制一直忽略钱币,去年秋末偶然碰到两个人交易东西,苏焱仔细想了想,发现发行钱币和公有制私有制的关系不大,钱币的出现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方便,让人们更清楚的了解到一种物品的价值。

就比如夏国在与夏国以外的部落交易时,夏国常常以一块尺寸足够且完整的兽皮作为一个标准单位,先给出己方商品各价值几张标准兽皮,然后对方将用于交易的兽皮拿出来,计算价值多少标准兽皮,之后再用标准兽皮交换夏国的商品,最后完成交易。

也是因为其他部落与夏国交易最多的是兽皮,所以夏国才以标准兽皮为价值单位,来计算己方商品价值多少标准兽皮,对方拿出来的东西价值多少标准兽皮,若不拿出来一个价值参考物出来,那夏国与其他部落的交易将变得非常麻烦。

夏国的内部因为施行公有制,大部分物品都是按需分配,但其中也是有交易存在的,主要是国民与国民之间的交易。

比如说这一家缺少肉食却多出一块布,那家缺少布却多出来肉食,两家就可以进行交易,用布来换取肉食,不过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价值参考物,双方只能不断讨价还价,希望自己能够换取更多自己需要的东西,直到双方都满足才能完成交易。

国民之间的交易,许多时候都会因为一方不满足使得交易失败。

正是因为大家都需要一个标准的价值参考物,才有了“钱”,在真正的钱币出现以前,人们还有多种东西进行当作“钱”来使用。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

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按理说以夏国的人口基数应该早早出现实物货币,因为苏焱的疏忽,导致货币久久未出现,好在夏国施行的公有制,由国家统一分配各种物品,就算没有货币也不会对夏国造成太大影响,不过现在出现货币更好,方便国民之间的物品交易。

为了夏国发行货币,苏焱还考虑到更多的事情。

暂时夏国不会设立财政部之类的部门来管理货币的事情,货币也就是三种金属钱币由工部按照苏焱的王令铸造相应数量,然后由商部来管理钱币。

钱币该怎么样在夏国流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施行公有制的夏国可没有工资这一说法,一旦夏国大规模使用钱币,不再将物品直接分发到每个家庭去,而是分发一定的钱币让国民自己去用钱币购买物品,肯定会让夏国内部出现混乱。

所以想要将钱币代入到夏国中还需要慢慢来,苏焱经过仔细思考想到一个非常好的角度用钱币来奖赏国民。

准确的说夏国国民立功了或者在某一领域表现好又或者干活勤奋而获得赏赐时,可以将物品赏赐取消,而是换成相应的钱币,然后由国民自己用钱币去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为此商部还要在夏国每一座城池都建立一个商铺,将夏国国民可以购买的东西都放入商铺中,手中有钱币的国民都可以进入商铺用钱币购买自己需要的物品。

也是,立功人员获得的奖赏可能有一些都是他们暂时不缺少的,他们只能用这不缺少的东西向其他人换取自己缺少的东西,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交易成功,非常的麻烦,现在自己拿着钱币去商铺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一切都变得便利。

当然,能够购买的东西只有物品,没有人,人可不属于物品,立功的国民若不想要女人可以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