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往事随风(二)(1 / 3)

种子能够孕育生命。

无论后来如何,生命的诞生总归是件很好的事。

种子发芽能够令人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花朵绽放能够让人闻到芬芳的花香,婴儿的出生能够带给一个家庭蓬勃的希望,但对于已经年过半百的郑三而言,一切新生都没有此刻来得令他惊心动魄、欣喜若狂。

神仙所赐的种子发芽了。

二十年间,它抽芽、开花、长高,逐渐长成了一棵看上去足够百年树龄的苍翠大树。如今,它终于结果了——果实上包裹着厚厚的果皮,果皮裂开,里面却坐着一个粉雕玉琢,宛若仙童的婴儿。

见到他的第一眼,郑三就知道,这正是与他相交莫逆,死了二十载的好友。

郑三仿佛已经对外界失去了兴趣,这二十年间,除却采购生活物资外,他足不出户,就守着好友的尸骨、仙人的馈赠,在庄子里修习。大抵是因为他诚心向道,枯坐二十载,倒真叫他琢磨出了点东西。

他身体里出现了“气”。

这股“气”有别于武林中人的内力。当他饥饿时,运气走上几个周天,便觉腹中饱胀,口齿留香。当他生病时,凝气静坐上一会儿,就会百病全消,通体舒泰。郑三平日里总是笑意盈盈,实际上与好友一样,心高气傲,自顾自给这“气”取名作了“仙气”。

他又如何不能成仙?郑三觉得,他修炼出来的“气”,自然可以称之为“仙气”。

郑三有意好好抚养这位疑是好友转世的婴孩。他料想自己的气拥有诸多妙用,却也知怀璧其罪。于是不对人言,只在庄子里栽下几棵树苗,养上几只动物,将气灌注进他们之中,果然喜人地发现,得他仙气滋养,乌龟的动作越发灵活,鸟雀的眼神越发灵动,就连一棵棵树苗,也显得灵气十足。

见仙气于生命无害,郑三便开始用自己的仙气养育婴孩。得他自幼拓宽经脉,温养内腑,不过十几年功夫,这少年的武功便足以位列江湖之巅。于是他开始央求郑三,想要离庄。

看着这与好友如出一辙的脸孔,眼见他露出好友脸上绝不会有的撒娇、请求神态,郑三非但不觉得扬眉吐气,反倒觉得心酸异常。他今生以“师父”之名抚养婴孩长大,一开始虽将他当做好友转生,到如今却也真切地将他看做自己的衣钵传人,于是便不自觉地为他操持更多心,考虑更多事。

郑三仍给这孩子取名叫做孟良宵。

他叫这孩子“阿宵”——上一世的好友自负非常,即使相识相伴多年,也让郑三称他为“孟公子”,只有心情极好时,才许他叫他一声“阿宵”。郑三对孟良宵的感情十分复杂:既感激他在自己最落魄、最低谷的时候信任他,于他有伯乐的知遇之恩。又感怀他与自己意趣相投,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更因为今朝抚养他成人,忖了一丝长辈情怀。

思及少年前世被人暗算身亡,郑三叹息道:“阿宵为何想要出去?外面有什么好?”

他以为少年会对他说一些渴望到外界闯荡、在家里待得腻烦了的话,可少年没有。重活一世仍旧喜欢穿着一身绯衣的少年英姿勃勃,神清骨秀,说起话来也是掷地有声,“我总觉得,这天下少了我,会有些寂寞。”

他说着,似乎有些羞赧,不好意思地问郑三,“师父,你不会笑话我幼稚吧?”

郑三百感交集,仿佛又看见昔日的好友在战胜强敌后冲他笑着说:“似我这般人物,岂非天下独有?”

天下独有——连少有也不能够。

郑三来不及思索,因为他已说道:“天下能成为你的陪衬,当然很好,哪里会幼稚可笑?”

少年出了庄。犹如乳虎啸谷,恰似雏鹰翱翔。郑三起初总躲在暗处,四处照拂,到后来见他在江湖里如

鱼得水,便返回家中,守在庄子里,继续修行。

他越修行,便越有一种奇异的念头,似乎他与少年的缘分,也将要中断了。

并非终结,而是中断。

当少年遇害的消息传来时,郑三罕见地出了庄,发了怒,血洗江湖,在武林中闯出了一个“魔头”的名号。

他将少年的尸体带回家,越发想要苦笑。

这一世,竟连遗言也听不得了。

可少年并非没有念着他的师父。不过月余,有一只信鸽将少年的书信带回了庄子里。信上说,天下将乱,民不聊生,他孤身刺杀佞臣,虽死不悔。

郑三不得不惆怅。

上一世的好友将深陷在泥泞里的郑三挖了出来,告诉他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无论如何,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这一世的徒儿在呵护中成长,却会为了寻常百姓的利益,孤身犯险,即便他为此而死,即便没有人会知道有人曾在暗处做过些什么。

这世道却配不上这样的好孩子。

郑三想,事不过三,他又以“三”为名,不如就以三为限。若真到了第三世,他便遂了徒儿遗愿,也出了庄子,去做些什么吧。

郑三还是郑呆子时就知道,少年面冷心热,他自己却是面热心冷。他旁观着一切苦难,平静地注视着旁人的爱恨,正犹如他掘地三尺时,在他头顶冷漠俯瞰着他的那尊神像。

他以“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