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百废待兴(2 / 2)

然不知晓结义兄弟内心的想法,却莫名能理解几分他的思维回路,遂颇为无语地瞥了他一眼,学着他的语气说道:“比这更累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何况我如今身体健康。孟小侯爷每日里睡到日晒三竿,自然不知道,一个人若想要生活得好,必然是要辛苦的。”

孟良宵瞠目结舌,额角一抽,眨了几次眼睛,才哼了一声,认真建议道:“大哥以后还是莫要学我说话了,这话由我说来已够刺耳……”说着,他挑剔地在苏梦枕凹陷干瘦的脸上打量一眼,“你说这话,我怕我会忍不住想要打你。”

……

太师和丞相在聆听郑三太爷讲道后,心潮澎湃,相约游湖,在游湖过程中一起跌落湖中溺亡一事已足够离谱,所以换了个芯子的赵佶体谅朝中群臣,再没有做出什么过激之事。

他神魂由宋室龙气所化,天生便知道究竟如何做才能利于江山巩固。只是他到底是头一次做人,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事情还需要旁人指导。时隔多年,诸葛小花再度找到了教导“弟子”的感觉——凭心而论,这位“官家”聪颖勤奋,一团和气,但自他这张平日里总是嫌弃贤臣的嘴里说出“辛苦您了”、“有您这样的臣子,是万民的福气,更是朕的福气”这一类的话语,不免叫诸葛小花一阵恍惚。

再度回答了赵佶的一个问题后,诸葛小花借暂时休息为由,躲到屏风后狼狈地抹了抹湿润的眼角——官家的嘴真是太甜了!

郑三太爷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君臣互动。赵佶此时严格意义上来讲,既是属于老者的法宝褪凡化灵而生,又是一个活生生的、掌控着万里江山的生命。所以郑三太爷在面对他时,亦是存了一份长辈情怀,十分大度地向他许诺,若有需要,老人庄必是无条件支持他的。

完全继承了原先“赵佶”的记忆,如今的皇帝在与诸葛小花商议后,便决定召回四大名捕之二的铁手和“捕神”刘独峰——尤其是刘独峰,他奉赵佶之命去查案,但无论“赵佶”得位正或不正,在此时都显得无足轻重了。除此之外,他还颁布了一系列不过分激进、却表明他主战倾向的政令,更有当今武林最具声望的苏梦枕苏公子为他证明,国家大义在前,江湖朝堂之争暂且搁置不提。

赵佶和诸葛小花越商议,越觉头疼,盖因局势不容乐观、他有许多想做的事,碍于大局,只得徐徐图之。但好在,一件事只要有心去做、肯下实干,那无论这件事有多难完成、这个目标有多远大,都终将会有达成的那天。只要能看到希望,那一切就远远不至于绝望。

赵佶这样坚信着,许多人也同样这么坚信着。

……

“所以你呢?你也这么相信着吗?”厉愁肩上缠着厚厚的纱布,直挺挺坐在椅子上,他那双上挑的眼睛极为好奇地看向坐在他身侧,正闷闷不乐的少年。

孟良宵十分没好气地踢了他一脚,小声嘟囔,“你是说你背叛狄飞惊?我有什么好相信的?一个二个的,都是笨蛋。”

厉愁不由得笑了。

他性子孤高,却并不冷漠,不爱与人为伍,对于孟小侯爷这位少年人却很有好感。这好感或许源于他二人皆是当世顶尖的高手,亦或许是因为他们在交手之间惺惺相惜、对对方存有一丝敬意。

孟良宵起初也是这么想的。

直到现在。

他恶狠狠地从厉愁手中接过郑医令——他无论如何也料不到,苏梦枕竟真舍得将这块珍贵的医令转赠给厉愁——只为了赌一个可能,一个剑客仍心存道义,不愿与六分半堂、不愿与雷损为伍的可能。当然,除此之外他更想不到的是,同样有顽疾在身,瞧上去并不比先前的苏梦枕要康健的剑客,居然并不用医令来治病。至少,不是治他自己的病。

孟良宵很是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我仍要问你一句,你不后悔吗?”

厉愁摇摇头,目光温和地在孟小侯爷脸上一扫,声音坚定,“若是我不这么做,才会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