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王兰提亲的不仅有梓州城里的商户,也有梓州城下面县城上的庄户人家。
当然这个庄户,不是乡下村子里那种土里刨食的人家,而是坐拥几十上百亩的地主人家。
以王兰的性格,她未来夫婿一定要挑和气讲理的,凡是有商有量,才能家和兴旺。
在挑选孙女婿这方面,初心也是尽量选择家中幼子,或者是独子,男方的爹娘也得好打交道。
如此一番挑挑选选后,最后定了梓州下面县城一户地主人家。
这家的儿子跟王兰年数相当,不仅是家中幼子,还读过几年书,懂得些道理。
虽无功名在身,但行事进退有度,性格温吞,长相也是那种长辈都喜欢的斯文乖巧的样子。
双方抽了个时间,让孩子们见了一面。
地点就选在城外卧安寺,初心带着四个孙女和小曾孙一同出来上香拜佛,郑家也是用同样的借口,两家在寺庙后山偶遇。
从寺庙回去后,郑家就开始请媒人上门正式提亲。
中间流成走了两三个月,最后把婚期定在了次年六月。
郑家那边急着抱孙子,本来想把日子定在年底,被初心用舍不得孙女的借口,多留了半年。
定下婚期后,王兰就很少去店里帮忙,专心在家做针线。
嫁妆的问题,初心很早就跟王元宝商议过。
家里四个孩子,除了她们母子俩养老的那一份外,剩下的东西姐妹四个平分。
不管是招赘留在家里的王英,还是外加王兰,亦或者年纪尚小的王意和王珍,都是同样的待遇,谁也比谁多,谁也不比谁少。
夜市街那边的店,在王英成婚后就记到了她名下,店里生意是亏是赚,都是王英自己料理。
考虑王兰嫁到了县城,初心便做主在县城买了一个铺子,经营?????布匹生意。
等王兰嫁过去后,想改做别的生意也行,反正是她自己的嫁妆,由她自己做主。
今年过年,大家都格外珍惜。
这是王兰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年后开春,王秉安已经会到处爬了。
王英和木生夫妻俩各忙各的事情,王秉安多数时候都是初心在带。
有时候王元宝回来的早,就背着孙子满院子跑。
等王秉安学会说话的时候,王兰的婚期也到了。
提前两天,家里面边张灯结彩装扮起来。
郑家的花轿从县城那边一早赶过来,到花枝巷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宾客都在院中喝喜酒,听到新郎官郑成到门口了,一个个围过去看热闹。
水生和王意、王珍三人堵着门,非让郑成许诺了一堆誓言,才把人放进门。
众人笑笑闹闹,看着新娘子出来。
王兰穿着喜服,头戴龙凤呈祥盖头,被王英扶了出来。
拜别初心和王元宝的时候,王兰磕头磕的十分实诚,抬起头时,灰色的石砖已经被泪水洇湿。
王兰来到王家的时候,已经开始记事,所以她知道自己有亲爹亲娘。
只是亲爹亲娘把她送了人,是二伯娘好心把她送到了王家,才让她过上了这十几年的好日子。
众人依依不舍的看着郑成把王兰牵出去,送进花轿。
听着外面吹吹打打,鞭炮齐鸣,一家子的眼眶都湿润了。
喜酒还要继续吃,客人们一直吃到半下午才散场。
到了晚上,则是家里人一起吃饭。
平时都是整整齐齐一家人,陡然少了一个,总归是不大习惯的。
木生见大家情绪都有些不高,便抱过儿子王秉安,逗着他闹了一场笑话,才让大伙心情好了一点。
好在王兰嫁的不远,想见一面也容易,当天就能来回。
三天后回门,王兰和郑成新婚夫妻俩坐着马车回来,下车的时候郑成回头扶着王兰。
可以看出来,小夫妻俩目前相处还不错。
郑成知道王兰舍不得家里人,所以回门这天跟她在娘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中午才启程回去。
八月里,王英再次有孕。
跟怀王秉安不同,这一胎反应极大,吃什么吐什么,短短一个月里,人都瘦了一圈儿。
初心也是想法子,做各种花样,去给王英补身体。
这种反应一直到两个月后,王英怀孕四个月的时候,才有所好转。
刚好王兰过来给王英送家里田庄上产的瓜果,看见王英在吃腌渍的酸梅,也跟着吃了一些。
王兰自己没觉得,跟王英许久没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王英却一直观察妹妹,本来想从脸色神情来看看妹妹过的好不好,没想到发现妹妹吃酸梅比她吃的还要多久。
她是生养过的人,一下子就察觉出来。
正好王意进来送水,王英就让她去请大夫。
王兰和王意姐妹俩都担忧的看向王英,“大姐,你又哪儿不舒服了?”
王英笑说自己没事,“请个大夫给你二姐看看,说不准明年你又要多两个外甥了。”
王意眼睛一下子就盯到了王兰的肚子上,然后忙不迭的跑了出去。
王兰摸着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