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零售集团的发展(1 / 2)

一月的厦门,海风轻拂着。

张松轩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身侧是说着本地话的民众们,一群上了年纪的大妈们,手里抓着红色宣传单,上面印刷着特价商品。

“哎呀,你看这个超市降价了,鸡蛋便宜好几毛钱呢!”

“不错,不错,我家卫生纸要用光了,我准备去顺便逛一逛,就是离我家有点远啊!”

“能有多远啊,咱们坐公交,四五站路而已。”

“……”

他驻足在街道上,听着路人的谈话。

早在零一年的时候,他就已经经营几家小超市了,并且开始了福州首家农改超的超市,引入了生鲜货品这一“颇为”时髦的栏目。

当时的永辉经营这家超市的时候,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商超面积,都用以经营生鲜栏目的货品,涵盖了各种海鲜、农产品、餐桌食品。

营造了干净、有序、舒适的购物环境,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福州市圈子。

在经历了一阵内部争执后,“生鲜派”战胜了“全面派”,张松轩也渐渐把目光投入了“生鲜超市”概念,而为永辉自此以后的超市模板定下了基调。

这种经营业态刚一出现的时候,就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准确的市场定位大获成功,并且取得了滚雪球式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被誉为当时华夏“农改超”的开创者!

农改超,就是农贸市场改成大型生鲜超市,其早期的竞争对手的是那些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所以才能够在早期取得那么快的发展速度。

他很明白永辉此时面对消费群体,是对生活质量有要求的高收入群体。

而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生鲜超市的受众饱和后,他们就需要和超市争夺消费者了,虽然华夏的经济不断变好,永辉潜在的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可是这个群体扩大的速度,远远达不到他扩张的“野心”。

他不想要做小众了,他想走“大众”路线。

当然还要保留小众的基本盘!

“去年的营收67.3亿,同比增长54.1%,净利润1.23亿,同比增长11%……”

他念叨着这个数据,有些无奈叹了一口气。

远远支撑不起他的扩张步伐啊!

他也是个有追求的人,眼看着国内的零售市场,达到了那种“大世之争”的阶段,他张松轩可以想“问鼎轻重”啊!

可是现实的困难制约了他的脚步。

万般困难综合起来一句话,那就是兜里的钱不够了。

所以说,吴奇的商业生涯极其轻松,因为他大多数的时间,都不需要为钱发愁,在通晓了未来发展趋势后,股市和期市别人眼中的洪水猛兽,却成了他眼中的银行门口的atm。

“上市!”

他心中凛然,坚定了决心。

……

“今年零售集团提交的年底工作报告总结在这儿。”蒋秘书捧着一份厚厚的资料走了过来,堆在了吴奇宽大的可以做床的办公桌的一角。

“嗯。”

吴奇木然点了点头,伸手揉了揉眉心。

管理一家公司并不轻松。

历史书里,那些古代皇帝每天处理的证物,用牛车拉来的竹简都以数百斤计算。

而到了现代,办公流程简化了,很多文件都电子化了,可是每年的总结报告都要归档,所以这些都是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一式两份的递交上来的……

看着数以百页的文件,吴奇的嘴角也抽了抽。

真羡慕那些一目十行,思绪敏锐的商业天才,他的天赋不低,却也不是顶尖。

大量的数据涌入脑中,挤得他几乎思考不及,像是一团浆糊一样堵了起来。

还好他的基础判断是有的!

那些与时代不符的意见,只要批注红字“驳回”就好,然后等着下属们继续修改完善,颇有一种无良“甲方”的感觉。

翻开手边的最近的一份文件。

蒋云云已经大概整理了一遍,按照她的归纳的顺序通读,才是最省力最简单的方法。

“截止到一月一日,华夏以及港澳台地区,苹苹便利已经有了三千六百一十三间。”

比起国际巨头711还是多有不如的!

但是在国内的社区零售这一行业,已经是巨无霸级别的霸主了,包括711这种国际知名企业,在粤东和魔都地区的争夺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苹苹便利了。

当然,全国的社区超市数以十万级,这些超市大部分是家庭经营,少部分是地区性质的便利店品牌,苹苹便利在这个庞大的数据前,依旧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扩张速度不慢啊,今年扩建了一千两百多家,同时关闭了一百二十三家。”

几乎是一天就有三家便利店开张,此时零售集团采用的是一二线城市直营,三四线小城市吸引加盟商的策略。

“自营占到扩张部分的三分之一。”

吴奇看着这个数字点了点头,因为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早期需要加盟商扩张版图,可是随着华夏的经济不断的发展,三四城市民众消费能力激增后,这些地方也会成为便利店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