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零章 你行你上啊(3 / 5)

中国体育人 过关斩将 4402 字 11个月前

外,陈强也没有看过高尔基别的作品,而《海燕》还是从课本上学的。

一听陈强真的能说出高尔基的作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便觉得,陈强真的是高尔基的读者。在考虑到陈强“世界第一运动员”的身份,把他介绍给高尔基认识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于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点了点头:“好吧,我可以帮你跟高尔基约一个时间,我想他一定会很期待你的到访。”

……

接下来的几天,陈强开始参观苏联的体育事业。

由于遭到孤立的原因,苏联没有参加最近的几届奥运会,就算是苏联想去,那些西方国家也不愿意苏联出现在国际赛场上。

苏联人也算是硬气,你不让我参加奥运会,那我自己就搞一个运动会,那就是全苏运动会。

就比赛规模而言,全苏运动会不亚于奥运会,甚至还要高出一筹,而在某些苏联人强势的项目上,比赛的水平甚至要优于奥运会。

比如1928年的8月12日,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办了第一节全苏运动会,一共有7000多名运动员参加,而有趣的是,同一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九届奥运会,只有3014名运动员参赛。苏联这明显是在跟奥运会打擂台。

不过全苏运动会是在夏天举行,所以陈强是无缘亲眼见证全苏运动会的盛况,他只能通过一些影像和图片资料,来了解全苏运动会的真实情况。

而对于陈强来说,这些影像和图片资料也是极其珍贵的,其中有很多都没有保留下来。

二战期间的莫斯科保卫战,德国人的望远镜中都已经能看到克里姆林宫了,那种情况下,莫斯科即将不保,这种影像和图片资料,自然也没有人去保护,即便是能保存下来的,到了苏联解体的时候,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

陈强觉得,作为一个后世的体育人,能够看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实在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随后陈强又亲身的感受了一下苏联体育的劳卫制。

苏联是“劳卫制”的创始者,他们于1931年开始实施劳卫制。劳卫制的全称是“备劳动与保卫祖国体育制度”,就是通过运动项目的等级测试,促进国民积极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以提高身体的体力、耐力、速度、灵巧等素质。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全民参与运动的计划。

在“劳卫制”的测试中达标的,会被授予勋章或者证书,这在当时的苏联,是一种人人都向往的荣誉,特别是在那种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这种荣誉远比金钱要重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当下班的时候,莫斯科的工人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操场上锻炼身体。

苏联劳卫制的标准实际上是挺高的,放在现代的话,大多数人都没法达标。别的不说,就是规定时间内负重完成一万米这一项,就有太多人就做不到,很多人怕是连一万米都没法完整的跑下来。所以当时能达到劳卫制标准的,基本上都拥有着运动员级别的身体素质。

三十年代末期的时候,苏联获得劳卫制勋章的人超过六百万,这可是六百万有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人!稍微训练一下就是六百万身体强壮的精锐士兵,也正是如此,苏联在二战初期经历了几百万士兵的损失,然而苏联的兵依旧是越暴越多。

而到了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劳卫制经过三十年的推行,全苏联获得劳卫制勋章的人已经超过三千万,于是乎整个西欧在苏联的凝视下瑟瑟发抖,美国也天天担心苏联的钢铁洪流会突然冲过柏林墙,攻占整个欧洲。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苏联随时能暴兵三千万,西欧和美国若是不担惊受怕才不正常呢!

从这方面也能够看出,那个年代的战争,人口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人口不足的话,怕是连国防都保证不了。像是冰岛、挪威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还好说,若是身边有一个强大的邻居,自己再没两把刷子的话,必然是被欺负,甚至被吞并的结果。

……

三月份的莫斯科还是比较冷的,虽然已经不是白雪皑皑,但是出门的话,还是得羽绒服套保暖。当然,那个时代没有羽绒服,所以陈强只能披上他那一件貂皮大衣。

穿过貂的人都知道,这东西的确很御寒,所以陈强把自己包裹严实起来,一点儿都不觉得冷。

不过李惠堂这个南方人,可就有些吃不消了。

李惠堂祖籍广州,出生在香港,祖上好几辈起都是在岭南生活,天生没有多少御寒的基因,所以莫斯科这天气,对于李惠堂来说真的是一种煎熬。

李惠堂来莫斯科,大概就是像是未来广州人去东北上大学,带着最厚的衣服去,到了东北后才发现,还是被冻成狗!

好在莫斯科不缺乏裁缝,李惠堂去买了大衣、帽子、手套、毛裤、棉鞋等五件套,这才没有被冻出病来。

李惠堂在莫斯科,也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当时的莫斯科,最火热的运动莫过于足球。

二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结束了内战,国内的体育事业也迎来了一次大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便是足球运动,今天最著名的体育俱乐部“狄纳摩”、“斯巴达克”、“火车头”、“军人俱乐部”等都诞生于那时。